文档备份
原文:
完成交互自查,确保自己这边无错误;
在一页上完成交互逻辑图,便于查看页面之间的关系(尝试将页面分开做,然后这里可以带链接看到相应的页面),并在这里做出每页确定了的消息提示、技术注意、视觉注意等;
在新一页上对有疑惑的、不确定的、内容需要后续补充和修正的内容列出来,以便日后一条一条修改补充;
规划后面的任务,如修改页面和补充页面(有哪些)、如何跟进等;
进入/离开页面
进入:从哪里进入,进入成功/失败,手机端横屏/竖屏;
离开:如何离开本页面(操作完成后离开/中途离开),不同情况下离开该页面去到哪,对于web是新打开页面还是在当前页;
转场动画:进入和离开的转场动画,是否会有长时间等待的动画提示;
输入框操作
输入前:字段要求/提示文案,是否默认光标,键盘是否弹出及键盘类型;
输入时:填写正确/错误的即时提醒(触发后提醒),提醒何时显示何时消失,输入内容的可见性;
输入后:是否支持一键清除(单个/所有输入框内)内容;
按钮操作
操作前:按钮的可用和不可用状态(何时可用何时不可用);
操作后:点击之后去哪(跳转成功/不成功),点击之后弹窗提示(操作错误提示/状态信息提示等);
转场动画:是否会有长时间等待的动画提示。
APP
1. 场景
明确产品需求,目标、功能等;
明确主要场景是什么,每个场景对应的操作有哪些;
2. 页面
页面流程
完成一遍主要的功能流程图,防止出现大的逻辑问题;
慎重考虑操作流程的页面跳转、浮层等是否合理;
检查已有页面是否有状态缺失,主要是未登录状态、局部内容空白页、页面加载失败、局部内容加载失败、加载中、报错状态、局部状态(提醒完整状态)等;
确定每页提示框情况是否完整;
除了页面内提示,是否有其他提示形式,如iOS的顶部横幅、手机的下拉通知处、短信等;
功能引导页、闪屏页、个别功能介绍页的设计;
框架导航
是否易操作和扩展性好;
一些内容页是否误操作在底部加上了导航tab;
各页面的title文字是否正确;
操作流程
以每个页面的每个可操作项为起点,各个路径是否能顺畅的传下去,是否有页面缺失;
查看返回,从哪里来是否可以回到哪里去,有特殊返回的需要确定标注;
查看页面的多种状态,如空白页面(5种页面状态)
操作时
触发源/待操作按钮在当前页面中是否明确,注意每个页面中操作之间的主次关系;
触发区是哪些,大小是否易操作,是否容易产生误操作;
操作后
加载状态的等待时间是否超过2S,如果太长是否要加入加载状态;
是否有操作反馈以及对应的备注;
是否需要添加转场动画;
成功/失败/空值是否考虑且有相关的提示;
提示类型选择轻(tip/小红点)、中(Toast)、重(提示框)提示优先级是否恰当;
中间过程是否可以取消,例如更新应用、导入本地文件是否允许用户取消;
内容布局
信息层次是否清楚,重要信息是否优先展示;
相关信息是否可以合并,有没有重复信息;
重要/频繁触发的功能按钮是否在手机的可操作区域;
文字是否通俗易懂,文字错误、提示语的用词准确、字数等属性的长度限制等;
界面内容是否完整,如顶部标题、按钮里的文字;
3. 特殊
硬件设备
横竖屏切换时布局即功能展示是否有变化;
分辨率高低情况下是否会有适配问题;
文件导入本地时,没有SD卡或者存储已满或者存储位置情况是否需要考虑并备注;
手机的硬件、物理按键、系统版本不同是否需要备注;
新增功能后是否影响老版本,是否需要升级;
模式
是否考虑夜间模式(光线较暗的时候);
编辑模式下出现意外情况是否提示保存或者自动保存已填写信息;
网络
网络超时;网络太慢;网络环境变化(WiFi到2/3/4G网络时是否需要切换视图,是否有从室内到室外的场景);无网络;是否有缓冲内容,是否需要区分;
账号
游客状态和登录状态的功能展示区分;
通知
是否需要消息推送,调用系统通知还是其他方式;
推送策略如何,推送时间、表现形式、失效策略;
硬件交互
定位是否需要打开;
相机是否允许使用;
其他,如双屏互动、二维码登录、与其他设备互联、同步、完成操作是否需要引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