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听牡丹亭戏曲,林黛玉青春意识初觉醒

听牡丹亭戏曲,林黛玉青春意识初觉醒

作者: 一笑作春风 | 来源:发表于2023-03-18 20:08 被阅读0次

    人的青春意识是从什么时候觉醒的?

    每个人的领悟都是不同的。美而不自知,其实是一种遗憾。因为意识不到自己的美,意识不到花开只有一刹那,便会浑浑噩噩地消磨掉最美好年华。

    越早领悟越好,就像林黛玉在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中,无意中听到了牡丹亭的戏词,那一刻,她在戏词中凝视自己,青春意识开始觉醒。

    这契机,来自牡丹亭的戏文,也来自林黛玉聪颖的悟性,还来自她命运的遭际。

    那一个春天,正值三月中,宝玉和黛玉都是十三四岁的少年。宝玉拿着一套《会真记》坐在沁芳桥桃花下的一块石头上,春风袭过,桃花阵阵落下,落得满身满树都是。

    恰好黛玉扛着花锄,挂着花囊,拿着花帚走来了,两个人共读了一段西厢记,黛玉又是笑,又是哭,两个人的情感从青梅竹马少不更事,进入了一个新的朦胧试探阶段。

    宝玉走后,黛玉一个人闷闷的,走过梨香院的墙角,听到里面笛韵悠扬,歌声婉转,突然有两句吹到了耳朵里面,明明白白,一字不落,是什么戏文呢?原来是牡丹亭的唱曲: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井颓垣。”

    黛玉听了,十分感慨缠绵,为何这两句会触动她的心弦呢?

    “姹紫嫣红”是繁华,“断井颓垣”是衰败,其中容涵着生命的无常,美景美人,世间的一切美好都会消逝,刚刚住进大观园享受这美好景象的林黛玉,已经意识到了不能一切恒久。青春都一晌,是短暂的幻像。

    曹公在红楼梦第一回中,反复述说过这种无常:

    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林黛玉作为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能有这样的生命彻悟,是非常难得的。贾宝玉也有如此的灵性,他们二者在天性方面确实高人一筹。

    黛玉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戏中也有好文章。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是人生四美,会落在谁家院呢?

    黛玉继续侧耳倾听,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

    从感慨到自叹再到心动神摇,黛玉已经进入了戏文中的境界,“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这8个字触动了黛玉的心扉,青春意识就在这一刻迸发,林黛玉开始反观自我,看到自己的美,看到了自己的青春,同时又有淡淡的忧伤,怎可在似水流年中辜负了这如花美眷?

    如果是一般的读者,可能对诗词的品读到此为止,有一点忧伤,有一点惆怅。而林黛玉却不一样,她对诗词的热爱是深到骨髓深处,诗是她生命的一部分,在这一刻,她读过的诗书全部袭上心头:

    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在细细忖度中,她落泪了!流水落花,本是自然界的正常现象,但是和生命感悟融在一起的时候,一个人看到的是自我。

    从这一刻起,林黛玉有了少女的心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牡丹亭戏曲,林黛玉青春意识初觉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svj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