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光法则即专注法则、面子法则,是指当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并坚定认为这件事是利己利人的,你就完全可以不用在乎别人怎么说你、怎么看你、怎么想你、怎么议论你、怎么评价你,你只要全力以赴,把事情做完就好了。
“现在全球约有74亿人,你到底要在乎多少人的看法呢?如果你是真的专注在某件事情上的时候,其实你是听不到外面任何人的任何声音的!”创意人李欣频在2018跨年线上调频微课上这样回答学员关于“太在乎别人眼光,无法专注做自己”的问题的。
太在乎别人的眼光,让我在问路上浪费了很多时间。记得我在新加坡樟宜机场想要连接机场WiFi却不知道怎么操作,于是我就想可不可以找机场相关服务人员咨询一下。当我走到一个柜台前见穿着制服的小姐低着头看手机,没好意思问我就走开了。这是第一次浪费时间。走着走着,我来到了下一个柜台前,见有老外正在询问,也没好意思凑过去问问就又走开了。这是第二次浪费时间。于是我继续在机场里绕呀绕呀,不久之后,我又来到了一个柜台前,这时正好见柜台小姐看见我,她那边正好也没人在询问,所以我就硬着头皮勉强挤出一点微笑紧紧张张地开口向她发出了询问“Hi,How to use WiFi?”云云的。总之,我们的交流磕磕绊绊,但最终在她的帮助下我还是连上了机场WiFi。可能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自己的弱点会暴露的更明显一点,所以这次经历才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后来我仔细回想了自己过往的一些类似的经历,发现自己骨子里真的有这种犹豫不决的模式:宁愿白白浪费时间,也不愿早点开口直接求助。在机场几度没好意思开口求助就是因为自己太爱面子了,害怕这么简单的事情都不会会被别人说“你好笨哦”,害怕被别人发现我英语口语这么差劲,抑或害怕别人会拒绝我的回答。往好的一面想,就是害怕麻烦别人,怕占用别人太多时间,即潜意识里认为向别人求助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可是我想想又觉得不对,她们存在在那边,不就是要为我们服务的吗?如果我们不需要她们的服务,那么她们存在在那边也就没有价值了,即我的求助其实是一件好事,既可以让她们发挥自己的价值,又可以帮助我节省很多宝贵的时间。
这种爱面子的犹豫不决模式在我打电话求助上也表现得淋漓尽致。记得上大学时,有一次我想找张老师求助,帮刘同学借体育器材的事情。那个打电话求助的画面还很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那一刻我坐在南区宿舍后面篮球场的木座椅上,诺基亚5310手机拿起放下、又拿起放下了不知道多少次,那个求助电话我始终没有勇气打出去,白白消耗了我很多时间。最后,我真的不知道我在那里耗了多久才打出去了那个现在看来如此简单的求助电话。因为那时我在打之前,我感到一种恐惧,我害怕,害怕张老师会怎么看我?他会不会拒绝我?他会不会帮得了我?我甚至因为太害怕了而差点忘记“我是来帮刘同学找张老师借器材”这件事情的。现在明白了自己有这种爱面子的模式后,我就慢慢地这样去告诉自己或练习自己:帮助别人的事情我不需要害怕;开不开口求助是我自己的选择,这是我自己可控的部分;别人帮的了还是帮不了,那是别人的现实情况,这是我自己不可控的部分,无论别人帮的了我还是帮不了我,我都要表达真心的感谢,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有义务、必须或应该帮助我的。
台湾创意人李欣频很懂眼光对一个人的限制,太在乎别人的眼光真的会很影响一个人的做事效率的。正如她在《打造创意版的自己》一书中引用了兰迪·鲍许的话:“如果大家都不浪费时间去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那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与工作中的效率,就可以提升2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