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铺天盖地都是流行文化的影子,娃儿们哼哼唧唧的,也是一些流行歌曲。其中充斥的,不再是做人的道理,而是欲望。少了贤孝等大善文化的滋养,将来的人们,定然会变得越来越贪婪,越来越浮躁,也越来越热恼、焦虑。但当代人意识不到这种危险,正如渐渐变得功利的农村人,也根本不知道,自己想放弃的,其实是一种美好;想捡起的,却可能是现代文明的垃圾。
当代人的价值观变了。变了的原因,就是诱惑多了,心乱了。
——摘自《一个人的西部》雪漠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摄于恩施州仙佛古寺昨天是四月初八,是佛诞日,我在朋友圈里看到不同地域的朋友在以不同的方式庆祝佛诞。佛诞日对我来说并不陌生,毕竟我生在一个佛教信仰的家庭。小时候,每逢四月初八,母亲总会带着我去寺院参加浴佛节。平常寂寥无人的寺院在四月初八的当天会挤满信众,从他们庄重素养的着装上就可以看出他们是非常重视佛诞日的。母亲也一样,在佛诞日当天,不但她自己会梳妆打扮一番,也会帮我装扮下。要知道,小时候的我,并不是一个自理能力很强的小孩,我和许多朋友都分享过我小时候的故事。在小学的时候,我的裤子总是穿不正,特别是穿学校发的校裤,校裤的那条中轴线总是能穿偏,不是偏左就是偏右,母亲对我穿不正裤子的事情总是很担忧。要知道我的母亲非常的漂亮,而且是一个收拾的很得体的人。我也不知道从几时起我的裤子穿正了,母亲也不再为我穿不正裤子的事情而担忧了。如果我不说出来这件事,或许大家根本想不到,如今一个能独立走南闯北的我在儿时的裤子是穿不正的。所以,我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明白了一些道理,人的成长是急不得的,特别是一个孩子的成长,有的时候,不是因为孩子笨或者学不会,只不过他(她)比同龄人要走的慢一些 ,作为家长的一定要给小朋友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岁月很漫长,何必急着让一个孩子去成长?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
长大后,日渐忙碌,昨天的佛诞日我是以全日素食的方式来欢庆的。虽然没有去寺院参加浴佛节,但是儿时在寺院参加浴佛节的情景至今还记得非常清晰。在大雄宝殿的门前设有一个大大的供台,供台上放有一个金黄色的大浴盆,浴盆里除了盛有山泉水之外还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花瓣,那位一手指天一手指地高声唱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释迦牟尼佛就屹立浴盆中。前来参加浴佛节的信众们,口中一边唱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一边用浴勺舀水从佛陀的头顶缓缓注下。浴佛水在阳光照耀下放射出了五颜六色的光芒,这一道道五颜六色的光芒似乎从千年穿越而来,带着佛陀的精神穿越而来,它们代表了慈悲,代表了智慧,代表了清凉。
刚好在佛诞日的这天,我重读《一个人的西部》读到了《我的第一位老师》这一篇章,我便自然而然的想起了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释迦牟尼佛原名悉达多,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在尼泊尔境内)的太子,他的故事可以在《佛陀传》里读到,在此我不再一一讲述。在许多佛经上都可以看到众比丘称世尊(释迦牟尼佛)为三界导师,四生慈父。虽然有许多译经师和讲经人对“三界导师”有不同的解释,但在我对“师”有自己的理解。我从小读过许多佛典故事,在大多数的佛典故事里,都可以看到佛陀与众比丘在千年前的身影。佛陀对弟子们的教育基本分两种方式,第一是言传身教;第二是讲故事。在《百业经》里,我们就可以读到各式各样关于因果的故事。小时候确实把这些当做故事来读,但慢慢的我发现,我们通常都是在别人的故事里感悟自己的人生。
在我还在读大学的时候,雪漠老师就跟我提到了两个佛典,一个是佛陀割肉喂鹰,一个是佛陀舍身饲虎。这两个故事虽然在小的时候听过,但是没有从精神意义上去思考。我们不要总是追问佛陀割肉喂鹰舍身饲虎的故事是不是真的,我们应该关注的是故事背后的意义。在小我和大我中要如何选择,在升华与堕落中要如何选择,当自己的利益与外界发生冲突时,我们又要如何选择。人生的意义与人生的境界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选择中完成的。你是什么样的人,就该有什么样的行为。
我很喜欢太虚法师的那句:“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我也很喜欢台湾地区所倡导的人间佛教。因为佛教的本质只有两个,一个是智慧一个是慈悲。换成另外一个说法,智慧是选择,慈悲就是爱,除此之外别无其他。而佛陀恰好用他的一生演绎了他是如何选择的,他是如何去爱的。佛陀没有要求每个人都成为他,但是我知道如果想成为他的人,只要按照他的言行举止去做的话,终有一日定成佛陀。佛陀不是神异者,佛陀是觉悟者,觉悟者不是因为做出了高难度的动作,觉悟者只是因为会选择,懂得如何爱。要相信自己,孟子说过,人人皆可为尧舜。你想尧舜所想,思尧舜所思,做尧舜所做,日积月累,终有一日可成尧舜。所以,命有定数也有变数,“命由心造”是“雪漠心学大系”的核心内容之一。命运就像雕塑,你的行为就是一个雕塑家,你想成为谁就去雕塑谁。
佛陀之所以成为佛陀,那是因为佛陀有佛陀的行为;耶稣之所以成为耶稣,那是因为耶稣有耶稣的行为;孔孟之所以成为孔孟,那是因为孔孟有孔孟的行为;我们做所有成为我们今天的自己,那是因为我们自己的行为造就了自己的今天。所以,你想成为谁必须要有行为。如果一个人天天提倡做善事,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善人,但是没有行为的善人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善人。“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心学”的核心精髓之一,的确,在我们东方文化的哲思中,思想和行为必须要统一,我们必须要拿我们的行为来践行我们的思想。《金刚经》结尾的那句“信受奉行”是对思想与行为必须统一的最好的诠释。
所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必须要有行为。爱也一样!
写于2018年5月23日广州帽峰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