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中看到黄元御先生《四圣心源》自叙:
医有黄帝、岐伯、越人、仲景,四圣之书,争光日月。……维时霖雨初晴,商飙徐发,落木飘零,黄叶满阶。玉楸子处萧凉之虚馆,坐寂寞之闲床,起他乡之遥恨,生故国之绵思。……当世安乐之人,其得天者诚厚,然隙驷不留,尺波电谢,生存而处华屋,零落而归山丘,身与夕露同晞,名与朝华并灭,荆棘狐兔之中,樵牧歌吟之下,其为安乐者焉在!窃以为天之厚安乐之人,不如其厚羁愁之士,丈夫得失之际,非俗人之所知也。
不由心生赞叹:文笔优美,用词简练到位,美文也!印雷居士补充说:黄元御先生是一代医学宗师,文章也是极好!我联想到看《黄帝内经》时,读到“幼而循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是以志阐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等句子时,也曾赞叹过:这些段落完全可以选入到中学语文教材中,就是当作文学书籍来读,也是极好的。我还预备选取其中的几段作为孩子的中文教学材料。
由此,我说: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医其实也是艺术。正如数年前在心理所的课堂上也是忽然意识到其实心理咨询这个职业中艺术的成分不可忽略。后来我又进一步理解到其实要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是需要艺术气质的。艺术是达到极致过程中的催化剂。
艺术意味着不可复制;
艺术意味着语言会失去作用;
艺术意味着不可重复;
艺术是没有定式的。凡事一旦有定式,便落入窠臼,便很难有发展。
中医是千人千方,中医也时常被人诟病为不科学,药方药量的加减随意,不能标准化。但事实时,每个人的身高体重体质等各不相同,每个人的饮食及所处的环境也千变万化,如果用同一个治疗方案,反倒是不妥当的。
还有一次病痛一天,恢复之后,翻开《黄帝内经》,正好看到《气交变大论篇》中的一段:
帝曰:夫子之言五气之变,四时之应,可谓悉矣。夫气之动乱,触遇而作,发无常会,卒然灾合,何以期之?岐伯曰:夫气之动变,固不常在,而德化政令灾变,不同其候也。帝曰:何谓也?岐伯曰:
东方生风,风生木,其德敷和,其化生荣,其政舒启,其令风,其变振发,其灾散落。
南方生热,热生火,其德彰显,其化蕃茂,其政明曜,其令热,其变销烁,其灾燔焫。
中央生湿,湿生土,其德溽蒸,其化丰备,其政安静,其令湿,其变骤注,其灾霖溃。
西方生燥,燥生金,其德清洁,其化紧敛,其政劲切,其令燥,其变肃杀,其灾苍陨。
北方生寒,寒生水,其德凄沧,其化清谧,其政凝肃,其令寒,其变凛冽,其灾冰雪霜雹。是以察其动也,有德有化,有政有令,有变有灾,而物由之,而人应之也。
之前读到这一段不是很理解,此时读来顿觉其妙不可言,然后再往前往后看了几段,内心越来越赞叹这部著作不愧是文化中的瑰宝。其实,喜欢文学做管理工作从政的人都应该读这本经典。
《素问·宣明五气篇》中所言“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在人体背部相应位置对应的穴位分别名之为神堂,魄户,魂门,意舍,志府。还有在腹部和胃对应的穴位中,有关门、梁门、承满、不容穴位,分别对应着进食多少的位置,也是甚为有趣。内心不由地对汉语及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感到震撼。
从数学和物理中可以读出哲学,从哲学中可以读出艺术,如今又发现从医书中读出文学读出管理学读出艺术读出哲学,或许这就是文化的全息现象的显示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