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君臣关系

君臣关系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4-07-26 00:05 被阅读0次

    《孟子·万章》篇第十一章,孟子约略谈了周代确定的政治制度,君、卿、大夫、上士、中士、下士等五级。君为天子,君权神授,神圣不可侵犯,具有最高的权威,但是事权却落实到卿大夫阶层,特别是九卿相当于内阁,是最高的行政机关,三公虽然地位在九卿之上,却是作为君师而存在的,可以说是天子的决策顾问,并没有事权。当然,历史上,大多数时候,公卿都是一体的。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虽然政治制度多有演变,但都没有脱离周朝确定下来的基本框架。其中最大的矛盾,就是皇权与相权之争。

    孟子的态度是很明确的,他认为君主是需要教育的,只有圣人才能教育君主,因此居上位的卿,必须是德行高尚之君子,否则就会祸害天下,换个角度讲,君主必须选用贤德之君子为卿大夫。

    齐宣王向孟子请教有关“卿”的问题。

    孟子却反问齐宣王:“大王要问的是哪一种卿?”

    齐宣王被这样一反问,倒是一怔:“卿还有区别的吗?”

    孟子就告诉他:“当然有不同,有贵戚之卿,有异姓之卿。”

    齐宣王就说,那你先说说贵戚之卿是怎么回事。

    孟子说:“如果王亲国戚身居卿相之位,您作为君主犯了大错,他们就会对你进行劝谏,但是您总是听不进去劝谏,总是不停地犯错误,那他们就会把您拉下马,推举更有德行的家族成员来取代您。”

    齐宣王一听,一下子脸色都变了,孟子看把他吓得不轻,于是接着说:“大王不必惊异,我并不是说大王就面对了这样的情况,既然大王问我,我不敢不正面回答罢了。”

    齐宣王这才神色安定下来,他定了定神,继续请教异姓之卿的问题。

    孟子回答说:“如果君王犯了错误,异姓之卿就会出来劝谏,倘若您总是听不进去,他们就会离开齐国,另谋高就。” 

    这是《万章》篇的最后一章,初看有些突兀,其实是呼应本篇最前面几章的。三代政权更迭,不管采用什么方式,都是有德者居之,其间还有伊尹放逐太甲的插曲,核心都是两条,一是君主志于道,顺应天命民心,二是大臣尚道行道,忠君爱国,无论君臣都不可以背道而驰,因此这一章也可以看作是对君臣交往本质的概括总结。

    【《孟子》简读之万章篇013】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君臣关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tbj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