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 《 道德经 》
我跟涵涵关系的缓和,起点是我在《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里学到:与孩子共情,认同他的想法、肯定他的感受。
从我认识到这一点并努力尝试开始我跟涵涵的关系开始破冰,他开始向我控诉、表达他的委屈和愤怒,逐渐开始纾解心中郁结的情绪。
我也开始刻意共情他,肯定他。我们的关系也持续缓和,他跟我说的东西也越来也多。
昨天我上班前,涵涵大哭,苦苦哀求我在家陪他一天。
我抱着他,跟他讲道理:我有项目要上线,正是最忙的时候;这如同他玩王者一样是一个团队合作的事情,我作为我们单位的项目负责人我不能当猪队友;我许诺他:下个月等项目上完以后我会请几天假,全家人一起找个地方好好地放松几天。
我跟他讲了很多,他坚持让我陪她。在我纠结我要怎么安排工作、是否可以居家办公、几个重要的上线前需要沟通的事情应该如何处理的时候,他忽然生气的推开我说:“你去上班吧,你时间金贵,我用不起你!你快走吧!”
我劝了一会儿他态度不变,我就上班了。
随着学习的修炼,我能很淡定的对他的各种表现,即使发脾气我也依然淡定。
我觉得我应该允许他有自己的情绪,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事情。
然而我内心里又觉得好像有什么地方不对,因为最近他发脾气的频率确实有点频繁,他总会因为一些小事烦心。
我向少莉师姐请教昨天的事情,少莉师姐没等我说完就一下子指出了我问题的根源:我没有共情孩子,我没有认同他的感受。
我一下子就惊住了。
最近涵涵变化很大,跟我的关系也越来越好,我老公和妈妈也对我和涵涵赞不绝口,说涵涵现在很听我的话,为此我高兴地不得了。
我一直认为自己在共情他、认同他这件事上做的很好,我甚至觉得在这件事上我已经深入到了潜意识里。
真真印证了《道德经》里的这句话: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越是到了最后越容易掉以轻心,最总导致失败。
我要时刻警醒: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