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小时候老听各种科普和新闻说中国有酸雨,有腐蚀性,给了一些很可怕的植被甚至雕塑被酸雨腐蚀的照片。在雾霾这个问题重视之前,酸雨应该是比较严重的问题。近些年来,酸雨相关新闻和报道非常少。所以,不免有一点疑问:我国酸雨问题还严重吗?
酸雨是什么?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所造成的。根据酸性物质不同,主要分为硫酸型酸雨和硝酸型酸雨。根据来源划分有自然源和人为源。自然源有海洋、生物、火山爆发、森林火灾、闪电、细菌分解等。人为源有工业生产、民用生活燃烧煤炭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硫,燃烧石油以及汽车尾气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
近些年来酸雨的变化情况
基于2003—2018年全国291个城市降水监测结果的分析表明:全国降水酸度明显降低,其中,2003—2006年有所升高,2006年之后呈降低趋势;酸雨区面积呈减小趋势,共减少约97万km2,酸雨发生频率超过5%的面积减少了20.9个百分点;全国酸雨城市比例为21.3%~40.9%,2009年开始总体呈下降趋势,2018年降为21.6%,重酸雨城市比例在2005年之后总体呈下降趋势;全国平均酸雨频率为11.7%~25.6%,2006年之后总体呈下降趋势,2018年酸雨频率在50%以上的城市比例较2006年下降了13.9个百分点。基于174个城市的降水离子组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降水中的主要阴离子为硫酸根,其离子当量浓度占比为19.4%~32.9%,2003年以来年平均降低0.6个百分点;降水中的主要阳离子为钙离子和铵离子;硫酸根沉降通量年平均下降0.68 t/km2,硝酸根沉降通量年平均降低0.05 t/km2,全国SO2浓度变化趋势与硫酸根沉降通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我国降水中的硝酸根与硫酸根离子当量浓度比值总体呈升高趋势,表明硝酸根离子对降水酸度的影响逐渐增加,酸雨类型正由硫酸型向硫酸-硝酸混合型转变。[2](个人解读:酸雨变得没那么酸了,受酸雨影响的时间和范围都变小了;由于二氧化硫的减排有效措施,酸雨类型从硫酸型向硫酸-硝酸混合型转变。)
从2019年降水pH和酸雨频率分布图和各省(区、市)对比来看,酸雨的影响已经非常有限了。个人观点:随着相关减排措施更加严格,酸雨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在我国已经不严重了。
=====================================
个人想法:
酸雨的减弱是相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减排副产物,未来越来越少。所谓的历史经验对当年酸雨影响区域范围的估算会越来越没参考效应。类似2020年酸雨影响范围可能最适合参考2019年的结果,越早的结果参考意义越小了。
这个逻辑跟气象气候上的预报预测很不一样,气象气候经常会讨论气候态、历史平均、距平这种。过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气象气候的一些基本分布规律比较稳定。
=====================================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酸雨,https://baike.baidu.com/item/%E9%85%B8%E9%9B%A8/130996?fr=aladdin
解淑艳,王胜杰,于洋,刘丽,张凤英.2003—2018年全国酸雨状况变化趋势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2020,36(04):80-88.
2019大气环境气象公报http://image.nmc.cn/userfiles/ueditor/userid/files/cms/article/2020/04/1588213803497.pdf?v=158821380360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