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影评
《捍卫者》淞沪会战影评

《捍卫者》淞沪会战影评

作者: 北极星的天空 | 来源:发表于2022-03-31 13:03 被阅读0次

    我说过,我是不爱看战争题材的电影的。但是,说完的第二天,我还是看了。朋友打趣地说我:“不是说不喜欢吗?”我就是善于狡辩:“是啊,的确不喜欢,不爱看血腥的场面,相信世间一切美好!”

    虽然不喜欢看,但是,我依旧要看。因为我觉得自己生为中国人,即使没有满腔的爱国热情,也不能对自己的国家一无所知。

    没错,所谓顺其自然,不是随心所欲,而是竭尽全力之后的听天命。

    我不光要看一部,还要看很多部,不光要看国内拍的,还要看国外拍的,不光正视淋漓的鲜血,还要学着面对平凡而伟大的日子。

    《捍卫者》的导演和演员我都不认识,其实也不想认识。那就单纯地讲讲历史背景和故事本身吧。

    1937年8月31日,淞沪会战拉开序幕。国民革命军姚子青,作为第十八军九十八师二九二旅五八三团三营营长,奉命率部队奔赴宝山接防,阻击登陆的日军。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这位从黄埔军校毕业的高材生,尽管曾在多次战争中屡建战功,但因寡不敌众的局面,在到宝山之后,连续奋战7天,最终与全营官兵一起,壮烈殉国。

    事情其实很简单,一两句话就讲清楚了。但是,看电影,有时候就会有一种很强的带入感。

    我觉得,这其实是一场赴死的保卫战。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兵力和武器相差太悬殊了。

    ①人数悬殊:日军2000多人,我军一个营,也就600来号人;

    ②武器悬殊:日军海陆空都有:陆地上20几辆坦克、各种火炮;天空有飞机轰炸;黄浦江上有几十门舰炮。而我军仅仅只是陆军,只有4门迫击炮,200发炮弹,16挺重机枪,600多支老步枪。

    其次,战局处于弱势。

    姚子青到宝山的时候,宝山的南北两面已失守了。

    如果这两种情况下,还想取得战争的胜利,那不光要看心态了,还要等奇迹。在姚子青到宝山的第二天,他的学长仲贤一边手拿望远镜观望黄浦江上的舰炮,一边嘴里念着“死局”二字。而成竹在胸的姚子青却不以为然地用“残局”来纠正学长的说法。

    作为观众的我,如果在不知道姚子青的结局的情况下去看这片子,看到这个场面的时候,凭着我一腔爱国热情,其实依旧对这场战争是抱有幻想的。

    随着战争的徐徐展开,剧情时紧时慢,中间也不乏穿插符合我以前审美的感情戏。

    李小姐

    漂亮女洋学生李小姐,成了万绿丛中一点红。去前线救治伤员,是因为她爱国,还因为她父亲也在这个营中,直到守城第三天,她的父亲因为敌机的轰炸而死,才让她坚定了要留在这个营里,与战士们同生共死的决心,用她的话说:我从小就在这长大,我哪都不去!

    与姚子青的感情戏几乎没有,除了眼神传递出来的爱意,除了有一次给他包扎伤口,除了敌机轰炸那一瞬间,李小姐奋力地保护他,直到她的死亡,再也没有任何过份的戏码。

    与李大成的戏码,倒是稍微多了一些。李大成是当时单枪匹马守护宝山时的连长,姚子青没来之前,他最大,但是,姚子青的到来,让他深受挫败,我想,他的戏,应该就是用来反衬姚子青的,我理解的他,是一个心无城府的、不怕牺牲的大男孩。

    面对一见钟情的洋学生,他敢提要求;面对姚子青派给他的任务,他敢不服从;面对不舒服的环境,他敢挑衅;面对支援兵力的不足,他敢表达。

    这样一个大男孩,在跟姚子青奋战的第6天里,姚子青从一开始对他的不屑,到最后的肯定,也给他短暂的人生划伤了圆满的句号。

    姚子青

    再来说说姚子青这个人。

    不苟言笑,沉着冷静,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他的爆发点,全部集中在影片的后半段,也就是差不多到第5天之后,他的死党仲贤替他前往金家宅,主动进攻,拖住敌人的战争中阵亡;两名女护士和无数伤员被敌机轰炸致死;李小姐在战争中牺牲;李大成抱着炸弹炸毁敌人的坦克也牺牲了。

    上级命令他马上突围,而他选择了继续作战,壮烈牺牲在了这次战役中……

    亮点

    这部影片还有一个亮点,是我在别人战争片中没有见过的,那就是两军头领在做决策时,都是非常推崇孙子兵法,甚至日本军头目对中国的朱熹也是崇尚有加。

    “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孙子兵法的活学活用,在防守第二天的时候,把日本军打得节节败退。

    敌人从一开始的轻敌,到后来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看这次战争的我们,除了看到硝烟滚滚之外,还感受到了浓浓的文艺气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捍卫者》淞沪会战影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tfnj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