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吴伯凡老师的认知课,方法与工具,有些事物背后的规律似乎自己从未总结过。
方法包含着认知,但是是一种个人化技能和个人化认知,所以,我们只讲“方法论”,提醒自己在使用一种方法的时候,不但要知道这种方法的作用,还要对它的局限有充分的意识。方法论不能保证你获得最有效的方法,想获得真正有效的方法必须要依赖于自己的刻意练习。
eg
一个武艺高强的父亲可以把兵器和大致的方法论交给他儿子,但儿子能不能获得这种方法,像他父亲一样武艺高强甚至更高呢?这不取决于父亲,而取决于儿子自身。
布里丹的驴子:人常常会陷入到这种无穷的权衡当中,在两种事业、路径、方法之间无所适从。
小马过河则不会从两个方法之间无所适从。
一个人能够同时保有全然相反的两种观念还能正常行事,这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
谁也不能告诉你分寸,你只能在一个个具体场景和长时间反复试错/迭代当中找到那种分寸感——方法的特征就是分寸感。
在日常工作中,同样是一台机器,同样是刚毕业的学生,面对问题有的人能庖丁解牛,有的群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为人处事更是如此,我们需要更多的将方法与工具协同起来组合起来,为自身创造更大的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