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父亲节,与爸妈共读。下文都出自蔡颖卿女士的《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其中说到我们作为长辈要训练孩子服务,我觉得很棒,呼应之前另一篇笔记《教养在生活细节里:隔代不隔爱|爱是指正错误并精益求精、是操练自理和训练体贴》。与家人分享,也记录在这。
引文一:让孩子了解,因为他的付出,家里得到了帮助
现在的小朋友表面上看起来很幸福,但他们只享受被爱,却很少体会自己也有爱人的能力,体验到服务的快乐。
现在有很多父母无法跟孩子好好在家生活,只能一起做消费性的娱乐活动,例如:旅行、购物、看电影、外食、看电视,有些父母甚至很怕跟孩子一起待在家,觉得没事可做,不知如何相处。
服务的心无论如何都得从家庭扎根,才是正确永久的。孩子起初也许会先视家务为劳苦,但只要持续地带领,让孩子了解因为他的付出,家里得到什么样的实质帮助,透过服务能传达对彼此的爱,而有能力去爱人的孩子,也才会感受到被爱的美好,这是一体两面的教育。
引文二:服务是让孩子了解自己价值最好的方式
美国作家玛莎·格兰姆斯(MarthaGrimes)说得好:“我们不知道自己是谁,直到我们发现自己可以做些什么。”(We don't know who we are until wesee what we can do.
当我们去服务他人时,从自己的行为中就会看到自己的价值,早一点让孩子知道人生是什么,不是很好吗?
他也会从别人对他的感恩中,看到自己的价值,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在成大住校的时候,每到寒假前的学期末总会写信回家,再三叮咛母亲不要提前大扫除,一定要等我回家一起做。写出这段故事不是要炫耀自己有多乖巧,而是想借此提醒家长,服务的心无论如何都得从家庭扎根,才是正确永久的,也才能一代传一代。
引文三:吃苦的精神,孩子要通过服务去学会的
吃苦耐劳一直是中国评鉴一个年轻人有没有前途的指标,我很担心这项优良的品德会被目前这个笑贫不笑娼的社会所轻蔑。
家庭也是训练孩子将来进入社会后,照顾自己生活最好的地方。我因为从小煮饭,所以后来煮饭放多少水,用目测也八九不离十,但我也看过有同学没了量杯便毫无概念。
我们小时候,不但要做伯母口中所说的那些佣人的事,还要去外公家帮外婆做那些事,因为外婆年纪大,做不动了。我从不觉得做这些事有什么值得哭的地方,毕竟像我母亲说的,力气用完,睡一觉又回来了。
我去美国读书时,父亲给我看过一张祖父当年只身去南洋打天下的相片,那艘木舢舨船竟能经得起风浪,令我十分惊讶。父亲说一个人有两只手,只养一张嘴,只要肯做,没有活不下去的道理。职务无贵贱,事情无大小,看到了就把手伸出去做,做就是学,钱会丢掉,但学到的技术会一辈子跟着你。
我“三刀”——菜刀、剪刀、剃头刀——都会,因为薄艺随身胜过良田万顷。祖父留给父亲的田产在台湾一块也用不着,反而是父亲在大学读的知识帮他养活了六个孩子。
父母不要留钱财给孩子,留给他正直的人品、谦虚的态度和服务他人的心胸就够了。
【引文结束】
许多父母都幻想,自己一骨碌付出,孩子总能收到心意、加以反馈吧?孩子怎能不理解父母的恩义呢?但其实体贴是一种成熟的表现,需要合理练习才能做得好。
作为长辈,我们要给孩子练习去回报爱,其中最基本的要求是:要孩子开开心心地帮父母分担家务、认认真真地把功课做好。
教好孩子,才让家长有一辈子的基础可以疼爱他。一个宠坏的孩子,家长再也没有基础去爱,因为继续溺爱是助长骄纵、是错的。爱与被爱的平衡,才让长辈可以爱孩子一辈子而无怨无悔。
共勉!
2021-08-0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