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夜读讨论了一个近期网上很热门的话题
——“读了很多书,但都忘记了,那读书的意义在哪里呢?”
其实这个问题与当下刚刚结束的高考很切题。
回想当初自己高考那会儿,每天没日没夜做题,填完一张卷子的空白,马上又会收到一张崭新的白卷子,大脑贪婪(bei po)吸收着营养,还不敢随意打饱嗝,因为在老师、家长眼中你还必须摄入更多,必须时刻保持一副欲求不满的求学样儿。
可看看现在,高考那会读的书剩在脑子里的还有多少?
现在的你还能完整背出一首诗吗?还会做数学几何题吗?
此处唯一能够回答的就只有省略号......
回到文章开头抛出的问题,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是真的让许多知识装进你的大脑?
是会解数学题?
亦或是会背唐诗古语?
仔细思考,好像并不是那么回事。
《人民日报》夜读中并没有立即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讲了一个竹篮打水的故事。
爷爷让孙子用装煤的竹篮去河边打水,可竹篮怎么能打上水,孙子反复试、却屡屡失败,水总是从竹篮缝隙流走,终于孙子放弃了,哭泣着回来找爷爷。
谁知爷爷却笑着,看着他问了一个问题,你看,你手中的这个竹篮还是之前的那个竹篮吗?
孩子低头看手中的竹篮,本来应为装煤满是煤渣的竹篮,此刻因为河水地反复清洗,变得十分干净,好像真的不是之前的那个竹篮了。
其实,读书与竹篮一样,虽然看似并没有得到什么,却已经发生了改变。
心境、思想......
这些都会折射到我们的行为中,对我们的人生进行永恒的改造。
很喜欢“夜读”中的一句话:
阅读不仅是记忆内容的过程,也是领略书意的过程,读过的书会遗忘,但阅读时留下的意蕴内涵还在,便做到了读书的“得意而忘形”。
“得意而忘形”,很形象、很贴切地描写。
仿佛一位美妇正从书中缓缓而来,帮我净手、洗面,抹去我脸上的肤浅与无知,绘上成长的印记,让我能够更加从容地去面对未来的未知,去应对即将到来的狂风与暴雨。
正如《夜读》中所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