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寨格与和嘉楼

寨格与和嘉楼

作者: 林炳根 | 来源:发表于2024-07-21 11:19 被阅读0次

    地名承载着地方丰富的人文信息,从蓝田的地名中,可窥见时代变迁的影子,如坝头与长垵阁,因蓝田水库的建设,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走进我们的视野,还有一些古地名,消失在历史的荒野中,今天已经很少被人提及,如寨格与和嘉楼。

    古时的蓝田,古官道从尚卿徐州岭(今名暗坑岭)一路向上,至岭头,经现在的蓝二、蓝田、蓝一、尚忠、乌殊等村,一路蜿蜒二十余公里,依溪傍险,过格,过街市,沿路烟村错落。古官道沿着溪流至延福堂,经中古井,过寨格。延福堂,今蓝田中学旁加油站左侧约50米处,现存有小廊桥、《朝天山记》碑等文物。

    中古井,水井一口,井水深幽清冽,年代久远,宋嘉泰年间,蓝田徐绵初至蓝一村玉井肇基,成为蓝田旺族。中古井,依古道旁,得名何来很难推断,似乎是辩方位,因地外蓝田中心墟市,故得名。现从乾隆间前都林氏族谱中,看到一些蓝田林氏境内嫁娶的信息,如“玉井徐氏、下房徐氏、前坂徐氏、大丘头张氏、进德李氏、进德黄氏、九礤杨氏、黄栢沟边颜氏、上乌塗余氏、上乌泥余氏、埔尾王氏、溪边坂魏氏、溪益郑氏、乌畲郑氏、下章章氏、九礤张家、下礤张家、山内寨魏家、荇富锜家”,其中,有“上张”“下章”之说,“上张”即今天的尚忠村张氏,与蓝一前都林氏相连,处在溪头,“下章”即今天的蓝田村华章角落,处在溪流的下方,位于中间的“中古井”,为蓝田的主要姓氏徐氏,又有墟市,古属蓝田的经济文化中心,今蓝田乡政府所在地。

    离中古井不远,过一小溪,来到寨格,今蓝一村新开发的市场旁,这里交通便利,场地空旷,1990年前后,这里有小商铺、医疗所、卖煤处,墟日时,市场较为拥挤,这里还交易猪苗等。旁有两山,临溪一山叫“寨子尾”,山崖一山叫“石鼓山”,地质坚硬,出石头。寨格守护蓝田,清康熙《安溪县志 寇警》载:“国朝顺治三年丙戌(1646年)九月间,卢恕败兵三千由永入安,攻感化,掠龙兴、还集,经龙涓、崇信而往漳焉。至丙申年(1656年),……百姓始得安枕,不独安溪为然也。”蓝田前都林氏族谱载:“清顺治十年癸巳(1653年)冬海兵肆烟村,残蹂林氏之谱捐矣。”“无奈气运晦塞,一治一乱,至于癸巳岁,戎马生郊,烟村捐窜,我祖之谱,于焉无存。”《安溪县志 城署》载:“迨国朝顺治十二年乙未(1655年)四月十一日,邑被海兵所陷,城坏。”地方不靖,古称还集的蓝田,建寨子,建土楼。寨格因寨子得名,还因寨子下面建有土楼和嘉楼。

    2002年第21期《安溪文史资料》古民居土楼记载;“和嘉楼,位于蓝田乡蓝一村寨格店角落。相传,建于明末清初,是徐氏霞房为防匪患而建造的。该土楼坐西南向东北,四方形土木结构;按上下落样式建筑,横七间、竖四间,中间天井,建筑总面积26.2米x26.7米=700平方米;外墙为石砌至一楼,二楼为土墙,墙基宽2.3米,内部全部用木料建筑,分隔成44间,可供100多人居住;天井中开掘水井1口,若备足粮食,一旦有兵荒马乱足以在楼内固守相当长时间。解放前,‘和嘉楼’曾是民国蓝进乡乡址。解放后,为十一区区公所所址,后又在此办过蓝田第一所小学。1954年至1985年为蓝田茶叶采购站。现为蓝一村茶叶精制厂。”两千年后,因地处水涯,蓝田茶叶市场开发,土楼拆迁,今村部仅存土楼石刻“和交固圉”牌匾一方,落款时间为甲辰年。查相关资料,清康熙十五年甲辰1676年,徐肇梅建和嘉楼。民国五年(1916年),徐肇修(1876—1917)首倡成立和嘉学校,今蓝田学校前身。据传,石鼓山上还建有炮台,可惜土楼不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寨格与和嘉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tms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