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没有人邀)

源于 云南高校性别平等促进小组 | 阅读沙龙 |《性/别的世界观》之 “性别研究:三个案例”
以下是笔记吧:
案例1【学校里的性别意识】
儿童们并非被动接受,而是在有意的社会化、性别化。在孩子的世界里,性别是重要的人生议题,必须要处理面对,而不是被动地接收社会框架,即使有时社会化的活动并不区分性别,例如常规课堂灌输式教学。
案例2【南非矿工与男性气概】
案例表明,不同的社会结构和生产关系会导致对此定义不同;在离家群居的矿工眼里,“男性气概”是建立自给自足农场成为一家之主,而在矿场边务农也务工的家庭式种群里,“男性气概”是助人,是对社区负责。随着生产变迁,逞勇好斗和男性特质甚至薪酬挂钩,性别二元化回归主流。
案例3【哈莉特的经历】
青春期有过同性性接触的哈莉特并非因为“认同危机”或者“入圈”,单纯因为官能享受。他的长期同性伴侣吉姆和他扮演家庭但不夫妻的角色。两人分手后哈莉特(大多面向同性男顾客圈子)易装表演,行业衰退后又(大多面向异性男顾客圈子)从娼。其个人故事中的成分超越了我们熟悉的性别分类,似乎,
“性欲与性实践成为了瓦解传统分类的强酸溶剂,性幻想与性偏执,才是性经济中流通的货币”
“性化的身体与性别化的身体,非但不能决定是否发生性行为,反而是渴望成为进一步瓦解性别的助力”
但是,性别是存在的,性别与性特质不断交互影响。他在这样的经济形态中挣钱——只服务男性顾客,而阳刚文化让男性顾客觉得自己理应得到性满足。人类的行为有创造性,不断走入没有人曾经占领的历史空间。
关键词抓取:性别意识 社会化 男性气概 生产关系 接触 性经济 行为 创造
观后感:没有,我这就是个流水账╰( ̄▽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