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路独行
黄仁宇先生的名作《中国大历史》从宏观的角度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图景与走势,而书中一以贯之的观察历史的方法便是大历史观。
何为“中国大历史”?作者在自序中阐释得很清晰。细读该序,受益匪浅。这篇序主要讲了以下五个方面。
![](https://img.haomeiwen.com/i4603168/0da492a5d8b9cab5.png)
一、定义
作者对所谓的“大历史”进行了解释说明。从字面上讲大历史(macro-history)即宏观历史学,作者的解释是:广泛地利用归纳法将现有史料讥讽压缩,先构成一个简明而前后连贯的纲领,然后在与欧美史比较的基础上加以研究。
我们用一张简图表示这种史学研究方法为:
![](https://img.haomeiwen.com/i4603168/b6d4abab0982339f.png)
史料→归纳、压缩→纲领→与欧美比较→结论
二、方法
这种历史观所用的主要方法是综合重于分析,归纳重于演绎,采用技术角度而非道德角度,注重想像而非注重机械记忆。简单表示如下:
综合>分析
归纳>演绎
技术角度≠道德角度
注重想像≠注重机械记忆
总而言之就是:
![](https://img.haomeiwen.com/i4603168/9842bb12b3edabea.png)
综合+归纳+技术角度+注重想像
三、形成过程
作者于1970受费正清指导用分析、演绎与细分方式研究明代财政,但是研究了许久琐碎的史料,觉得无体系、杂乱无意,矛盾百出。后来他对史料加以综合,得出一个结论:明代税收章程一方面包括着一种中央体制,一方面又顾及地方实况,内中有永久法则,亦有临时条款。到了1972年,他受李约瑟影响,归纳重于分析,终于形成了中国大历史观。
四、新的结论
在中国大历史观指导下,他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得出许多异于其他历史学家的结论,例如,他认为,传统社会不容产生现代型的经济体制;唐宋帝国带扩展性,明清帝国带收敛性;盛唐之后,中国再无有效的税收制度打开局面。他觉得中国历史应和西洋文化汇合,以商业组织代替过去农业组织之体系,逐渐实现数目字管理。
五、现实意义
黄仁宇的大历史观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作者在自序最后一段满怀深情地写道:“中国过去150年内经过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革命,从一个闭关自守中世纪的国家蜕变而为一个现代国家,影响到10亿人口的思想信仰、婚姻教育与衣食住行,其情形不容许我们用寻常尺度衡量。”黄先生已经作古多年,但是我觉得他创立的“中国大历史”观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希望我们能够登高望远,以更宏大的视角回看中国的历史,也行会得到更多更大不同的启示。
![](https://img.haomeiwen.com/i4603168/8ff6212cac5bdacf.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