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时有听过一首歌《十五的月亮》,是董文华唱的,歌词至今听到旋律美妙,扣人心弦。正是这首歌,知道了这句“十五月亮十六圆。
其实,它同时也是一个天文现象。现在重新来了解“十五月亮十六圆”,还要从上周望月看十五月亮后,有了想写文分享。
纵观一年月圆出现频次,月圆会有十二次或十三次,出现时间是农历十四、十五、十六或十七日都有可能。这次阳历2022年1月17日到十八日都有月圆,农历又是2021年腊月十五明月又圆又亮,到十六也月圆如盘,十七日肉眼夜空没见月亮。
虽然这两天上海淫雨霏霏,温度最低零上个位数。整个天气潮湿阴冷,脚下鞋子也潮湿。过年是中国走亲访友团圆的节日。2022年中国春节脚步越来越近,已经能感受到春节临近,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祝福,未来期许充满希望。
既然这样,今天日更用上周记录月亮,写了一半的文字继续完成。当时观察月亮自然景色,是在2021年腊月农历十五和十六两晚上拍的照片。

那天晚上下班从地铁下来,紧挨小区旁边有一条马路,已经重新修葺好。往小区走过去有新装的路灯,修过的人行道路笔直,中间绿树齐刷刷的伫立一排。天黑了藏蓝夜空静谧,月圆如盘。
眼前早已经熟悉的环境,此刻是晚上19点刚过,人行路上有人牵着宠物狗溜达,还有和我一样刚下地铁往家走的,也有乘坐地铁的人。人们赶往着各自的目的地,或者有着不同的方向。日复一日,也都在朝着选择的路往前行。
今天是阳历2022年1月17日,当仰望天空皎洁圆月从云曦闪现,美丽瞬变词穷无以描述。一轮明月从薄如羽翼的云层露出了脸,两三秒钟四周云晕会散开。当我还没反应过来,它又像从屏风走出的飘逸恬静少女,若隐若现披着轻纱浑身发光。

今天阳历2022年1月18日农历腊月十六,似乎比十五看得晚了几分钟,天边月亮十六又圆了。可月亮位置和昨天已有不同,离地面距离会近。可从我看到的角度会有些远,没有昨天离我近,感觉弧度和高度也不一样。我们知道月亮变化规律可从书本上学到的,远没一首歌给我留的深刻来的强烈,而亲眼看它又比歌带来喜悦和思考会更胜一筹,从中也会发现获得乐趣。

为了看十五月亮和十六月亮,这两天下班到家路过小区,仰望天空圆圆的月亮吸引了我。古人向来喜欢以月寄托情感,月是故乡明。月亮也成为古往今来,文里出现过句子很多。爱诗词歌赋的或多或少知道几首,这里不多说明。
想读的现在看也不晚,获取知识渠道诗词公众号,古诗词网和电视视频和书很多。想到这会觉得幸福,以前我上小学课外阅读选择是很有限。
当然选择多了,也会无从下手。有时间读古代诗歌鉴赏,多学也可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古人不是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上学时听过这首歌,后来听过不同版本歌手唱的《十五月亮十六圆》。从百科查看“十五月亮十六圆”产生原因,感兴趣科普有文末引相关知识。
十五月圆,十六月如圆,圆月又满圆。当用感恩之心发现,来体验生活里所看心动的美好瞬间。
根据农历历法规定,朔所在这一天为每月初一日。但同是初一日,朔可能发生在凌晨,也可能发生在晚上,而且每个朔望月本身也有长有短。这样,月亮最圆满时刻的“望”最早可发生在十五日凌晨,最迟可出现在十七日的早上。 众所周知,阴历是以月亮绕地球运转为规律而制定的,所以它与月相对应的很准确。但农历是综合阴历、阳历优点混合而成的,这就难免会有误差,当人们把农历初一定为“朔”时,“望”则要视月球运转情况而定,通常,它会出现在农历十五、十六两天。
导致满月迟来的根本原因,由于月球围绕地球公转速度不恒定引起的。受几百种因素干扰,月球绕地球公转速度有时快、有时慢,从“朔”到“朔”或从“望”到“望”,所经历的平均周期是29.53天,但最长与最短周期相差13个小时。如果“望”以前月亮的“脚步”慢,则从“朔”到“望”可能要走16-17天,所以会出现“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甚至是十七圆” 。
天津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做过科普说明也说:一、每过29.5天,月亮就圆一次,并不是只有八月十五或十六的月亮圆。一年里月圆12次或13次。二、用望远镜观察月面,最佳的日子是在农历的初七至十三和十九至廿三。最圆的日子里,月面山脉形状反而看不清楚。
——引用摘自百度百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