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只有高中时期的那种与书本相爱又相杀的场景让人感觉时间会慢点,并且给人留下的记忆是深刻的。
后来再到大学时,已经不再有了当初对于学习的热情与紧张感,一种很随意放松的状态贯穿大学始末。可好几年真就一晃而过,记忆还停留在大一开学拖着行李来学校报道。我觉得它实在是太快了,以至于当我确定方向目标时,已是大学尾声。
我的大学真就很平淡,从没发生过什么惊心动魄的事情,也没发现什么有意思的人。我发现我的的自制力是不够的,就在课堂的45分钟里,是免不了要拿出手机来玩一玩,有时交头接耳。是真的很难戒骄戒躁的沉下心来踏实的学习,就像你在这个满是诱惑的社会去坚持你固有的原则和底线清白做人一样的难。也切实体会到氛围对人的影响,比如身你在211 985可能就有了与室友与同学竞争的乐趣,会看到更多比你优秀还比你努力的人,会感知到自身的渺小,会多一点动力,多一份对未来的期待。但所有昨天行为都要为今天结果买单,我终究得把责任归咎于自己。
几年来,我仿佛经历了洗礼,没有什么是我看不开想不明白的事情。慢慢接受挫折,接受不公,接受死亡。以及我喜欢什么样的生活我该把生活过成什么样,我想做的工作,我想成为的人。理清楚生活与工作的关系,物质与精神所需于我的比重。我们受过的教育都太容易侵蚀腐化我们本就具有的思想了,我们都习惯性的接受老师长辈社会常规所给我们带来的一些理念。我相信绝大部分人,可能从未有过什么深思,按照父母辈安排的路子就过完了一生,我并不是说那样有什么不好,只是我扪心自问过,是真的喜欢也挺好。我们拥有一鲜活的生命能感知这世间冷与暖,好与坏,本就不容易,为何不多争取一些对于自己生活的主动权,多一些自身的规划,把你的爱好与职业结合,无论结果好与坏,那都是你的生活,而大家公共认为的思想是有道理的但你未必适合。我觉得人的思维方式和思想的深度会影响人的一生,而这些东西恰好也是老师给不了的。
大学接触的层次高一点的可能只有老师了。我非常喜欢有些老师对于工作的较劲与认真,对于学问的严谨性,越是麻烦的老师,都是她的教学手段,是经过摸索并且适合我们掌握知识的,这说明这个老师心是在这个教学上的,是负责任的。例如曾教过出纳实物与会计基本技能还有成本会计前几章的彭彤丽老师,她的教学方式从不按照常理出牌,考核环节多而且严格是关键,出纳实物的学习结合课程进度然后操作实训平台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成本会计时更多的是她起引导作用然后让我们自己去摸索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很想让她多上我们的课可能结果会不一样。还有报表分析与统计学课程教学的李蜀湘老师,她对于知识的娴熟度,从来很少通读书本,借助于ppt比较多,使零碎无重点的知识系统化,上课逻辑条理都很清晰。还有高等数学的王友琼老师,她特别严谨,我喜欢也很尊敬她,她教学是容易让人听得懂的,例题较多,课程设计有详有阅,育人环节也做的特别好,总之,我喜欢听并且也听进去了。最后一个就是最后阶段毕业设计指导老师王静芝,每一个字段落标点符号也不放过,逻辑,方案的合理性,格式,我从懵逼的状态调整成一个对毕业设计敏感并且考虑周全的人,我想以后在公司上班老板让做方案时,我会很好的运用老师教给的这些。很感恩大学遇到的这些认真负责的好老师对我们的进步起到了促进作用,他们对工作的热情和认真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当然还有很多这样的好老师。但是,在我看来也有一些不是很会授课的老师,例如,上课基本不备课,自己教到哪还要来询问我们,ppt做摆设,花上10来分钟去点名,本身上课又没教什么内容,对课程理解有偏差,布置作业理论化,我认为的会计应该重在核算,专业性不高,新政策有改动课程也不提出,教旧的错误的东西,照书本宣读,我想说的是本身书的难度并不高,我们自己都可以理解也可以看懂,还要花上几十分钟来到教室听念书反而影响了我们的进步。还有的就是我不能够理解的是,有些老师项目考核阶段,既然监考不严格,为什么不把这个放在课后作业,本来课程就教不完,还要占用课堂时间总之在我看来是无意义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