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明天我不学习,出去玩一天可以吗?
临近期末,孩子经过两周高强度的复习,已经稍显疲惫。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让孩子参加过学科类培训,现在焦躁的父母早早的把孩子送到各类培训机构,恨不得孩子每天都在学习,一刻都不要停。
每次去接孩子,等候的家长聊的比较多的也是谁的孩子在某某培训机构学习哪类学科。仿佛自家的孩子不参加培训就落后了。唉!焦躁的父母啊,当然也包括我孩子的妈妈。她是个典型的焦虑型妈妈,看到别人的孩子参加了奥数、英语培训,自己就按耐不住了,生怕自己的孩子落下一大截。
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去培训学校,不是基于孩子的成长,而是基于孩子的成绩;不是基于对孩子未来的期望,而是源于自己内心的恐慌。尽管身边很多家长都把孩子送去培训这条路上,但无一例外都认为这条路不过长久走下去。可以想象,一个没有自己休息、娱乐时间的孩子,在学习的路上一定不会走的很远。
送孩子去某数学培训机构的家长,有几个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数学天才?送孩子去英语培训机构的家长,有几个相信自己的孩子有语言天赋?之所以早早的把孩子送去培训学校,不是因为相信孩子的天赋,也不是出于攀比,而是出于内心的恐慌!
在没有标准判断自己的孩子好与不好时,我们不能比较谁比谁更优秀。但是家长对孩子的评判标准过于单一,成绩好的就是优秀,在不比较成绩的时候,当过小主持的就优秀……。既然所有的都比不过,那就比付出吧!至少把孩子送去培训学校,心里得到安慰了。
孩子不是机器,也不是承载父母梦想的背篓。在孩子还依赖父母的时候多陪伴,不论是一起玩游戏,一起读书,一起看电影还是一起去旅行,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在路上就好!
我拉着儿子的手问他:“好啊!明天你打算怎么安排你的时间呢?“
儿子歪着脑袋,思考了一会说:”我打算上午在家学习,中午在家吃过饭休息一会,下午去大玩家玩一下午游戏。“
你看,当你把选择权交给孩子的时候,孩子并没有毫无底限的给出一个让你惊讶的娱乐计划,由刚开始的说休息一天,自动减半到半天。信任孩子,对孩子适当的放手,父母们不要时刻把孩子放在自己能掌控的地方,处处留意,监视孩子。对孩子说的每一句话不要轻易的加以怀疑,在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时,要认真聆听,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孩子才会认为你是理解他(她)的,孩子才会敞开心扉与你交流。
“好的,爸爸完全赞同你的决定,我们拉钩吧!”
尊重孩子的想法,意味着父母放弃了对孩子的统治权,意味着给予孩子犯错的权利,意味着重视孩子的情绪和感受,意味着重视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不是要毫无原则的按照孩子的意愿行事,而是不带恶意的揣测孩子。尊重孩子不是讨好孩子,更不是向孩子妥协,而是把自己和房子放在平等的位置来看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