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首读《安娜·卡列宁娜》

首读《安娜·卡列宁娜》

作者: A夏目A | 来源:发表于2016-10-14 21:21 被阅读23次
    安娜 ·卡列宁娜

    带着什么样的心情读这本书的呢?也就是想要在大学最后闲暇的时间内多读点书,不想像很多学长学姐那样,毕业了后悔自己没有怎么去过图书馆,而今年,大三的我,是带着目的,想要把我之前十几年所听说过的各种书籍,有名的、无名的,容易理解的、读不懂的,反正一箩筐,也算一个不小的工程吧。

    开学就从这本听说过很多遍的《安娜.卡列宁娜》开始了。初读前几章内容,像所有名著一样,晦涩难懂,都是反映那个时期俄国的生活,枯燥无味,但就像女主安娜所说的那样,读书就是在追踪别人生活的反映。我就像一个旁观者那样,看着安娜、弗龙斯基、卡列宁、多利、基蒂、列文等人的生活,看着他们认识、恋爱、结婚、分离、背叛、死亡......看着他们或幸福或痛苦或沉静或不安或陨灭......托翁的触笔太细腻,连个针眼都不放过,像曹雪芹一样,事件叙述的满满当当,甚至一个人的心理独白能写好几张纸,有时让人缓不过劲来,还有点佩服自己耐着性子读完了。这种现象只能说明我读的书太少,经历太少,很难理解这本书的含义。

    我所看到的只是浮于表面。全书有两个故事,也是两条线索,一个是安娜和弗龙斯基的爱情,另一个是列文和基蒂的爱情,最后两个结局却天差地别。如果拆开,就好像两个独立的故事一样,思索之余上网搜索看到别人的解释:一正一反,一明一暗,一个死亡一个顿悟生命收获幸福,两个故事相互映衬相互对比。

    安娜图像

    安娜,美丽优雅、高贵动人、聪慧有思想,在哪里都能成为焦点,年轻时嫁给大自己20岁的高官卡列宁,拥有了家庭、儿子、无忧的生活,却没有生活的热情,直到遇到弗龙斯基,唤醒了这种热情——爱情,因为对爱情的追求,她最终选择和他一起生活,离开了他深爱的儿子,放弃了她在社交界的地位,成为众人遗弃的对象。这中间发生的种种很难描述,我甚至觉得安娜很自私。她几乎无时无刻不嫌弃自己的丈夫,而卡列宁虽然思想古板迂腐,但他严于律己,有金钱有权利有地位,他对她几乎有求必应,最后甚至收养了她和别人的孩子,放在现代社会,绝对是一个好先生。即使和自己的丈夫没有感情,却狠狠的伤害了他,让他在自己的社交圈无法立足,成为笑话。或许这正是作者想要表现出来的吧,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要追求自己渴望的东西就必须有所放弃有所牺牲,安娜正是如此。

    然而快乐是短暂的,安娜想要的爱情是纯洁得不能含有一丝丝杂质,她可以什么都不要,只要弗龙斯基的爱情,但弗龙斯基不是,他的确爱安娜,可是他也热爱着其他,他放弃不了他的社交圈,他还有很多安娜涉及不了的事情,正因为如此,才会导致安娜不断的猜测和怀疑,使她近乎精神崩溃,最终决定报复他,卧轨而死。读这一节的的时候,内心紧绷的像一根线,我不敢相信这样的一个结局,太残忍了,那样美丽的安娜,竟死的那样的不堪,那种绝望那种撕心裂肺......或许他们相逢时发生的他人在轨道上死亡的事件就暗示了安娜最后的死亡。

    列文图像

    列文,一个接受祖父留下的地产的贵族子弟,一生都在探寻生命的意义——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我为什么活着?他和基蒂的爱情比较“正常”,没有太大的波澜起伏或不和世俗,虽然中间经历了很多,但相对于安娜应该只能算是小插曲吧。小说的最后是他的内心独白(足足几页纸,看的头晕眼花囫囵吞枣),寻找到生命的意义,内心平和而幸福,最终的结局是和基蒂幸福地生活下去,多么美好!

    我很喜欢基蒂,一个年轻美丽有活力的女孩,如果安娜有她一半幸运的话,最终也不会如此吧。我对安娜却又爱又恨,爱他的魅力和思想,以及她对爱情的义无反顾,恨他太不顾一切了,为了弗龙斯基牺牲了太多,或许这正是她的独特之处。我可怜弗龙斯基、多利、卡列宁和那些整日劳动的俄国底层劳动者,厌恶多利的丈夫(名字已经忘记)、列文的哥哥,还有很多很多人物,每个都刻画的那么深刻清晰生动。

    小说的第一句话是: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一本书除了情节人物,我只记得这句早已耳熟能详的话。幸福或者不幸完全取决于你的追求,列文追求的是——lives for his soul,要为上帝而活,要真正地活着。安娜追求的是——live for her own wants,也就是为爱情而活。

    希望我所追求的能给我带来幸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首读《安娜·卡列宁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trn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