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楚水随笔两篇:一 、奇石与佛 二、三流诗人

楚水随笔两篇:一 、奇石与佛 二、三流诗人

作者: 动点 | 来源:发表于2018-12-09 14:49 被阅读0次

一 奇石与佛像

人的审美--特别是根深蒂固的审美观念,能够有完全相反的转变吗?

我敬佛,却不完全笃信。敬重拥有无上智慧慈悲为怀的人或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其实,就是价值观念与审美趋向的彻底转变。我喜欢石头,禅舞的洛桑有透彻人的智慧。一见面就说,楚某与石有缘。记不太清楚,什么时候开始将偶得一块奇石视为最大的乐趣了。只记得九八年前后,与朋友野游于北京郊外,朋友不经意捡到一不大的石抱石。两块不同质地的石头相拥在一起,相映成趣,别有一番风味,让人好不羡慕。

九九年住大观园附近,当时,每年一度奇石展。某一参展的石商云:某人从参展的诸多奇石中,寻得并不出众的一块,配以特色底座,如人靠衣装,马靠鞍,即刻一条龙的形状栩栩如生而活现,竟然在评比中获奖。也就是说,奇石尽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关键仍然在于人的法眼,在于发现。这就像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滩,是冒险家的乐园,存在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机会,有猎奇而险中取胜的可能,所以,每到一地,奇石而具,成了一大爱好。

最让楚某蔚然于心者,则是诚心尽心之下,必有斩获。前几年春节,大年初一,在自己上小学五年级学校附近的小河沟,无意得一块如写意画鸟之奇石,若自己所临写崔子范先生的小鸟。写画于纸,笔墨丹青,不是难事。造化于石,而栩栩然,恐为世界之唯一,让人如获至宝。

第一次去西柏坡,无意发现一奇石图案似曾相识,却无法悟出所以。反复琢磨,忽然觉得像半个中国地图,于是乎取名为:半壁江山。某日一女俠至,独具法眼:此乃一只或两只蝙蝠也,蝙蝠送福,大吉大利也。

石来运转,可遇不可求也。自己曾去过金沙江与雁荡山,意欲奇石而具之,然而,并不随心随意。过去一直喜欢水石,认为山石经河水亿万斯年的冲涮与滚磨,如人之修行历练,自然较一般山石多上一些内涵。雁荡山奇石之不得,审美之作祟也。金沙江奇石之不得,眼花缭乱也。一直到去年不经意间,在五台山锦绣峰普济禅寺下,偶得这块酷似佛像的山石,宛如放下屠刀之武夫,彻底地改变了自己的审美意识。今天,就要去雁荡山脉了,期许奇石而具之,如东坡先生,我携此石归,䄂中有东海。

奇石之于佛像,酷似未必是佛。如果自己顶礼而膜拜之,比如前也置一香炉,每日三香而供,未必能够菩提保佑,立地成佛。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佛者,首先救赎自己,然后再普渡众生,是不是呢?阿弥陀佛。

二、三流诗人

目前还不大太著名的思想家左大拿先生在其鸿文--《艺术构造拒绝的雄辨》,言及三流诗人,让人颇为费解。然而何为三流诗人呢?如同其绕口绕舌且晦涩的文章题目,总给人一种你不说还明白,你一说反而让我更糊涂的感觉,让人无所适从。这里不仿以东郭先生之心,揣测一下左大拿之意,或者能够像《烈火金刚》中的谢老转,转悠出一些看法来。

比如首先应该解读一下左大拿先生所云的三流诗人,可否这样流而别之,分而类举:

一、左大拿、杨某雪为中山国里一流诗人。

二、情诗圣手汪国真为二流诗人。

三,被方方称为跑奖的柳忠秧为三流诗人。

这里,楚某不敢度大拿之腹而望北京匝爷之项背。总觉得思想家匝爷大拿之类写的诗,肯定充满了思想的味道,韵味悠长。比如偶尔打个喷嚏,流出来肯定是绵延流长的粉条状的诗句,吃起来一定香喷喷的,肯定远比其每个标点都武装起来的所谓的"思想"看起来即好看,也好吃。只不过现在的左大拿好像吞食了"莽牯朱蛤",有点百毒不侵了,所以打个喷嚏,也不容易,可以说肯定也是难事。或许唯有在其类似神经质的呓语,领略其梦遗式的意境与境界。

中国新诗百年,真的需要将诗人划为三流九等吗?比如何大拿是一流,谢老转是二流,毛驴太君猪头小队长三流等等⋯⋯,大概也唯有阳春白雪之若左大拿者,才配当一流诗人吗?除此有谁?郭沫若,艾青怎么能与大拿比侪?一流诗人者,唯大拿也。

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

快哉快哉

我怎么觉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先生才是真正的诗人呢?所以,楚某觉得,诗人完全不必去分三六九等,却有必要分一真伪,比如言必称思想之若画鬼最易者,往往很难谓之真诗人也,因为,缺乏起码的真诚与诚恳,而诗句决不会猪鼻上插根,装成大象。我想诗人之若屈原、谭嗣同者,至少是一个民族的良心,自己敢扪心自问吗?自己是真诗人,还是伪诗人。 (作者楚水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长 《神州》杂志社编委会主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楚水随笔两篇:一 、奇石与佛 二、三流诗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ttk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