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高考成绩出来了,接下来就是根据自己的分数和意向填报志愿。坐在餐桌上听着已经做了妈妈的同事们讨论,高出一本线20分左右的就报二本,可以选一个好一点的专业,如果选一本的专业,只能选一些冷门的。
听到后有一点感慨,如果当年我填志愿的时候有人可以告诉我这些,那么我毕业证上的专业不再会是“采矿工程”。当年因为分数不够,报了热门专业,结果被调剂到了大冷门。
说起填报志愿,一定有很多人感同身受。在“兴趣”和“未来”之间做一个选择,大部分的“兴趣”都是冷门,而“未来”像是车间里的产品一样,条条框框,没有生气。
我们在填报专业的时候,会听到很多的声音。老师说:“这是你们人生中做的第二个重要选择。”长辈说:“学医吧,好就业。”全然不顾你憧憬了整个学生时代的未来的心情。
有的孩子因为坚持己见,和长辈们大吵了一架;有的孩子拿不准主意,选择顺从。坚持己见的孩子,度过了较为愉快的大学时光,可是毕业后找工作时屡屡破壁,不禁后悔,如果当时听长辈的话就好了,起码可以维持生计;顺从的孩子大学时读着难懂的工具书,应付一场又一场的考试,关于未来,他没时间想。
你看,怎么选都是错。
文/小扇这两种孩子,我属于后者。
那年夏天,我随大流选择了很热门的计算机专业,但其实我最擅长的是英语,因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得到了老师的赞许,所以偏爱。可因为放在了第二档,命运把我调剂到了采矿工程专业,明令女生不能下矿。
家人们也为我着急,建议我复读一年,可是我害怕最后结果依旧不尽人意,我对自己向来没什么信心,我把希望放在了第一年的转专业名额上。
没想到的是,我高估了自己,准确地来说,低估了其他人努力的程度。计算机和采矿学对我来说,一样难学。在别人完成课堂作业出去玩的时候,我在找不同的同学帮我补课,即使如此,我的分数也只能跟上大部分人的脚步。
转专业失败后,我开始“谋财”。替课、替写作业、家教。大二以后,靠死记硬背和兼职这两项技能得到的奖学金,我的经济还不错。也是这个时候我确定了,我以后想做什么——老师。
文/小扇毕业三年的我,现在在一家单位做很简单的文书工作。与我的专业毫不相关,也不是我喜欢的教师行业,生活就是这样,充满了未知和不确定性。
很多事情,不是想一想,说一说,付出一点努力就够的。要规划,有了方向以后,坚定地为之努力,而不是瞻前顾后,权衡利弊,最后什么都做不好。
所以无论是选专业,还是人生中遇到的其他大大小小的选择,最重要的还是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因为无论怎么选都会后悔的,哪有那么多天之骄子,万事顺意,大部分人都是一边摔跤,一边前进。
不要觉得那么选或许生活会更好,当脑海里出现两种声音时,总是做不好事的。众口难调,人心总是复杂的,很难做到步调一致。索性好好做自己,经营好自己的人生。最近很喜欢惊竹娇的一段话:“世界上的共振太多,而我的耳朵,永远长向身体内侧,和自己同频。其他万籁芸芸,我不听,那就只是声音。”
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