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02.1 三本书:《中庸》《大学》《学记》

02.1 三本书:《中庸》《大学》《学记》

作者: 蜗牛君BeBrave | 来源:发表于2019-12-13 14:58 被阅读0次



    【背诵版】

    一、《中庸》

    1. 简介: 出自《礼记》,是思孟学派所写,关于先秦儒家的人生哲理和修养问题的著作。

    2. 内容: ①性与教。“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为教。”意思是,人生来就有善的本性。顺从发展这种本性就叫作道。而人的善性真正得到保存和发扬需要依靠教育。②中庸。“过犹不及两端执其中”是最高的道德准则。即在政治和道德实践中,以恰到好处为处事原则,杜绝一切过激行为。

    3. 人自我完善的两种途径: ①“自诚明,谓之性”即发觉人的内在天性,进而达到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这是继承孟子内发论的观点。②“自明诚,谓之教”即通过向外部世界的求知,以达到人的内在本性的发扬。这是继承荀子外铄论的观点。

    4. 学习过程: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二、《大学》

    1. 简介: 出自《礼记》,是思孟学派所写,关于大学之道的著作。

    2. 内容: “三纲领”“八条目”。

     (1.)“三纲领”源自孟子性善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① 明明德,即发扬光大人天生的善性。

           ② 亲民,指推己及人,将善发展到民众。

           ③ 止于至善,即每个人都应在其不同身份时做到尽善尽美,这也是大学教育的终极目标。

     (2.)“八条目”: 为了实现“三纲领”,《大学》提出了八个步骤,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①格物,即学习儒家经典。

          ②致知,即综合而得到最后的启迪。

          ③诚意,就是人的思想动机要纯正。

          ④正心,即始终保持认识的中正。

          ⑤修身,是人品质的全面养成。

          ⑥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个人完善的最高境界。

    三纲领八条目,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3. 特点: ① 要求从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从自身到他人到社会。② 有较高的道德要求。③ 易于理解,操作性很强。④ 很具有层次性。

    三、《学记》 

    1.简介: 出自《礼记》,相传是思梦学派乐正克所作。是中国教育史和世界教育史上一部最 早、最完整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

    2.作用和目的:① 对社会: 化民成俗。即教化人民群众,遵守社会秩序,养成良好社会习俗。② 对个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教育是每个人都形成良好的道德与智 慧,懂得去维护国家利益与社会安定。

    3.教育制度: ① 学制: 提出从中央到地方按行政建制设学的设想。② 学年: 把教育年限定为两段五级九年。即小成与大成,分五级,共九年完成。

    4.教学管理:① 视学: 天子参加开学典礼,定期视察学工。② 考试: 每隔一年考察一次。内容包括学习成绩和道德的品行。

    5.教学原则(8点):

      ① 预防性: “禁于未发之谓预”,要事先估计到学生可能会产生的种种不良倾向,预先采取防止 措施。

      ② 及时施教: “当其可之谓时”,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适时而学适时而教。

      ③ 循序渐进: “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教学必须遵循一定的顺序。

      ④ 学习观摩: 相观而善谓之摹”,学习中要相互观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⑤ 长善救失: 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⑥ 启发诱导: “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教师引导,但又不牵着学生鼻子走。敦促勉励,但又不勉强压抑。启发打开思路,但又不提供现成答案。

      ⑦藏息相符: 既要有,有计划的正课学习,又要有课外活动和自习。

      ⑧教学相长: 最早指教师通过教而学,后人将其引申为师生之间相互学习 。

    6.教学方法:① 讲解法; ② 问答法; ③ 练习法

    7.教师: 十分尊师,但同时又对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2.1 三本书:《中庸》《大学》《学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tvf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