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陶行知、叶圣陶、苏霍姆林斯基和马卡连柯五位令人敬仰的教育家,一生执着于对教育理想的追寻,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和奉献精神。
他们在教育上各具特色,在教育思想上各占一隅,但目标一致,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
五位大师博学多才,一生致力于对教育的研究,对学生的指导。有着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影响着后世的教育界,给无数教育者以启迪和指导。
积累广博的知识,提升语言的表达艺术。
陶行知先生告诫广大教育者,虚心、虚心、虚心,承认一无所知,一无所能;学习、学习、学习,学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牢记教师“并不是终身贩卖知识,就可以终身卖不尽底。”
现在知识更新速度极快,每个人都面临着终身学习,一不小心就会落到时代的后面。教师作为未来的引领者,更应该不断学习,不断积累。
广泛阅读、不断学习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习惯。都说想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
教师广博的知识可以从阅读中获取,阅读各类书籍,天文、地理、历史、中外文学名著等等。阅读促进思维运转,阅读促进教师领悟学习方法,阅读促进教师思想成熟。
如果教师自己站在地下室,想要培养更高级的人才,那真是有些可笑。
没有广博的知识作为自己的土壤,哪能培育出更好的秧苗。
教师的语言能力之于教师,就如同一件产品作用于生活,能否真正发挥他的作用。
博采厚积,才能言之有物,正确地传递思想,传播知识。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只有思维清晰的人,其语言表达才可能流畅贯通。
育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是按照自己想法走的事。与学生沟通语言是第一交流工具,说出来的话能有多少落在学生心间,全在教师表达的艺术。
教师还需要幽默感。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强墙:教师不理解儿童,儿童也不理解教师。”幽默是情感、思想、学识、灵感的结晶,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教会学生“做人”,给学生发展的空间。
叶圣陶先生说:“受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是做人。”,教会学生做人,也是教师的首要责任。
教学中注重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到的知识不仅仅存在于大脑中,有行动的机会。
在合作中培养交流沟通的能力,培养思维能力。学生将来无论干什么,都离不开与人交流合作,都离不开与人思维的碰撞。
多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很多时候都感觉学生还小,不能做。现实不是这样的,无论什么时候,符合他们年龄的事都是可以的,他们比我们想的要强大很多。
只有为他们提供空间,他们才能发展。每个学生的特长不一样,要根据学生的个性需要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世界上的行业很多,每行都有状元。学生的发展要根据最有利于他成长的方向进行培养,不是只有学习知识这一条路。
根据学生的个性,给学生足够的尊重,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
教育中讲究惩罚的艺术。
生活中没有谁不犯错误,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以杜绝不良行为的产生、繁衍与恶化。
大师用其巧妙的惩罚艺术告诉我们,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运用惩罚教育,要注意讲心、讲度、讲法。
惩罚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让学生不要触碰规则线,并且自动远离,引领学生走上自我约束的道路。
教师怀着尊重、关爱、宽容的心对待惩罚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
惩罚要有度。不同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是不同的,不同的事情,学生所能接受的程度也不一样,惩罚时看清境况很有必要。
惩罚要有法。不是所有惩罚都要严肃,巧用心思进行惩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惩罚不是目的,只是想告诉学生犯规会有不好的后果。
写在最后
一个有灵魂的歌手,声声入耳;一个有灵魂的舞者,婀娜多姿;
一个有灵魂的教师,博学睿智。
教师一个看似不起眼却非常重要的职业,容不得人不学习,停滞不前。
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在生活中处处留心,随时学习,使自己不断精进。
带着蓬勃的动力心,带着积极的进取心,带着不畏困难的乐观心,带着不停学习的努力心,带着钻研业务的研究心投入到自己坚守的岗位。
不动,是生活;动,也是生活。动起来才能看见自己想也不曾想到的风景。
做有灵魂的教师,追随大师的足迹,为学生点燃生命之火,照亮前行的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