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228410/6cded0ed565245f8.jpg)
本文纯属虚构,拒绝阴阳怪气。
话说大清道光十九年,一出戏红遍大江南北,这戏是什么戏呢?讲的是大清入关的八旗旧事,民间看客传为《八旗伟业》。这戏本身不怎么出彩,无非是八旗军威风凛凛入山海,承天命秉王道,灭流贼救黎民,好一场为建立皇清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魂大戏,这不就是大清戏剧业的制作标准吗?何彩只有啊,彩从何处谈起啊!
话说《八旗伟业》讲的是什么故事呢?那可是鼎鼎有名的一片石之战。
明朝末年,流贼蜂起,皇帝老儿死得也不体面,大清八旗军早就在关外关注时局的发展,本想和李自成结成抗明统一战线,但后来我大清见农民军日益腐化,为了国内老百姓不重蹈刚出狼窝又入虎穴的覆辙,我大清宣誓与闯贼势不两立,定要为亿万生灵再造一个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这不,在明军山海关警备司令部司令吴小三的带领下,长驱入关,南下抗闯,结果在一片石与闯贼打了一场遭遇战。这戏就是讲的八旗大军在危难的的形势下是如何怀揣拯救天下苍生的信念,如何在逆境中开启了王朝伟业的新篇章。
说到这,这戏不就是一出大清重大开国事业题材戏剧吗?出场的人物那都是数得上的皇家贵胄,都是大清道光朝贵族集团的列祖列宗啊,这戏不是为他们的祖先增光添彩吗?为何闹到了贵族集团集体声讨戏剧创作团队的地步呢?
是丑化开国元勋了吗?我看不然,大清律明文规定丑化皇清英烈人物可判杀头之刑,经过大清一百年的文化净化工程,文化界很是和谐,不敢有人冒天下之大不韪。况且大清设有专门的文检部,戏剧的创作与演出都需要经过这一部门的审核,稍有不符大清以和为贵的统治理念就会被要求整改,所以《八旗伟业》在剧本等环节是不会出问题的!
那问题是出在哪儿了呢?说来也是奇怪,这戏的戏子人选啊引起了京城贵族的不满,不满的原因是什么呢!就在于给戏中的主人公即大清的第一亲王—多克多,找了个旦角来演。这可惹恼了多克多为首的贵族集团。多克多的后代怎么能容忍给他们的祖先找个旦角呢,那岂不是有辱其祖先豪气干云的英雄面貌吗!这简直就是对其家族的侮辱,说大点,那就是对大清开国事业的侮辱。这不揪了一大批铁帽子王的后代在京城集会,几乎买断了所有的茶楼酒肆的说书人的口舌,要他们对这出戏进行抹黑。扣得最大的帽子就是天地会图谋以抹黑大清元勋来实现反清复明,小帽子就很多了,比如什么戏剧的编剧是个浪迹青楼的登徒子,演员就是为了填饱肚子,戏班的班主没什么文化等等等等。其次就是利用手中的一点特权打砸各大戏班,但凡有此戏上演的都被收拾得老老实实干干净净……如此一番动作,戏剧性调整了,多克多的角色换演员了,换了个高大英武的角色,戏曲界安静了,京城太平了,那京城太平了不就是天下也太平了吗!
走在京城的繁华街道上,说书声唱戏声,声声入耳,声声皆是我大清国泰民安。戏到这就结束了,那还叫戏,那能叫出彩的戏吗?这边有贵族集团,那《八旗伟业》戏班子也不差啊,那班主说来也不是什么无名之辈,名唤洪泰阳,祖上洪小九也是大清国的股肱之臣,话说打狗还需看主人,一帮吃着祖上留下的遗产过活,靠着宗人府供养的一帮贵族也敢在洪爷面前如此放肆!洪泰阳其实也不敢和贵族对着干,毕竟那是爱新觉罗的血脉啊,为何他这次敢对着干呢!无非是找了个靠山呗,他这个靠山还真敢叫他如此有恃无恐,那就是当朝天子。话说道光十八年,皇帝在养心殿召开了一次针对礼部的御前会议,会议主题就是如何制作一批符合民意的大清王朝戏剧事业,就是在这个御前会议上洪泰阳下定决心要赶在纪念一片石战役二百周年前制作一部大戏,没想到提前做好制作出的大戏在京城点演的时候惹来了贵族集团的强烈抗议!这场贵族集团与戏剧行业的斗争日益火爆,不久也传到了道光帝耳中,道光帝看了剧本,听了戏,见了演员,只是笑笑,便回宫去了……
贵族和洪泰阳不解皇帝的心思啊,便各自花钱找了皇上的贴身小太监探了探,小太监也没说出什么名堂,只是说皇上在亲临看戏前去了趟紫禁城的英烈阁。英烈阁,那可是供奉着大清功勋亲王的地方,都挂着真人图像,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多克多,但是由于英烈阁的独特地位,纵然是皇亲贵族也不能入内,所以除了皇帝没有几个人知道开国元勋们的真实长相。皇帝没有明旨,这场因戏生戏的斗争就没终结。第二年,双方正在蓄力待发的时候,鸦片战争爆发了,皇帝哪有心思管着破事,这时候提这茬不就是自己往枪口上撞吗?
咸丰朝时,长毛作乱也不没什么心思提这茬。到了同光时期,也就是1894年,那是一片石战役250周年,这出戏又开始上演了,贵族的后代还是贵族,戏班主的后代还是戏班主,争斗又爆发了,这年的争斗并没因甲午战争而停,毕竟战败已经是大清国的国情所在了,这场斗争一直持续到了1900年八国联军进了北京城。
那洋人可不管你中国人的规矩,大摇大摆地进了紫禁城,进了英烈阁,把那些巨幅画像公开拍卖,由于此,这大清的开国元勋们的真实脸嘴才大白于天下,那第一亲王多克多死的时候不过三十多岁,一片石战役时确实是个美男子,找个旦角来演也说得过去啊!如此证据摆在面前,贵族集团应该低头认服了吧!要是那么轻易的低头认服那还能叫贵族吗?贵族的腰杆能那么软吗!贵族们说他们的斗争不是自己的祖先是不是美男子是不是找个旦角来演,这都是不足论的细微之事,他们斗争的本意按他们的说法就是维护大清王朝的尊严,如果任意让戏剧业来真实演绎,那大清的震慑力何在?大清的威严何在?如此一听,乍一听,还真是有那么千分制下的一分道理……
大清亡了,民国立了,北京的街头上演着《八旗伟业》的京戏,台上的多克多的演员那长得就如同潘安一般,白净柔美,毫无战场之英豪气概!
突然有个看官看了临桌的一个提着鸟笼的中年男子喊道:“这不是多克多亲王的后代,尔衮亲王吗?怎么有闲功夫来看这戏了,不是说旦角的祖宗不是真祖宗吗,怎么,今天不和戏班子掰扯掰扯了?”
尔衮尴尬一笑,回答道:“大清都亡了,还管它什么生旦净丑啊,就是让西方洋人的文明戏来演我也看啊”。
又有一个声音传了出来“你们听说了吗?临时大总统说了,袁崇焕的戏也要重新改编了”。
“为啥”
“能为啥?还不是因为大总统姓袁!”
原来,有权才有戏,因戏而起的争斗永不会绝,换拨人再来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