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无愧我心

无愧我心

作者: 一颗小米粒 | 来源:发表于2023-03-16 06:46 被阅读0次

    昨天读《一读就上瘾的中国史》的第五章,气质篇:寻找感动的力量 。此章主要写了几个历史上耳熟能详的知名人物。其中,有几个是我比较敬佩的:屈原、王羲之、陶渊明、苏轼、嵇康、文天祥。

    “不读懂屈原,不足以谈情怀”。屈原是楚国最有地位的“屈、景、昭”三族中“屈”氏家族后裔,对楚国有着天然的血脉认同。一生都在为楚国的兴衰安危思虑奔忙,几次挽救楚国于危难之中,只可惜楚王昏庸、群臣奸佞,几次起起落落,最终在国土沦丧之后悲伤心死,投汨罗江以身许国。其《九章》《九歌》《离骚》《天问》等传世之作中无不带着忧国之思。

    王羲之,都熟知他是大书法家,但很少知道他也曾胸怀大志,作为东晋显赫氏族“琅琊王氏”的一员,投入到“读书做官、光耀门楣”的大业之中。年轻时受名士赏识,又做了高官的东床快婿,再有家族背景,火箭般升职,走到了人生巅峰。但是他虽志存高远,却赶上了一个黑暗时代,痛定思痛后干脆辞职,从此后放飞自我,与书法为友,最终成就“书圣”美名,留下《兰亭序》《奉橘帖》等精美大作。

    嵇康,三国时期“竹林七贤”之一,他们代表的是文人的自由意志。嵇康成为曹操的孙女婿,同时因其才厚,恰好赶上司马懿欲谋国,他被视为眼中钉又是拉拢对象。他把自己家的院子改造成打铁作坊,在叮叮当当中几年不问政事。后又因拒不出山得罪司马昭,因看不起小人得罪钟会,在帮朋友吕安洗冤作证时,也被抓进监狱冠以谋反罪名,最后被杀。据说行刑之前弹奏一曲《广陵散》,慨然引颈。

    陶渊明,大家欣赏他“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风骨。他初期也有达济天下的愿望,渴望功名利禄,希望以自己的才华济世安民,谁知世道如此黑暗,现实不断打击次次受折磨。于是,毅然独善其身,写下《归去来兮辞》辞官而去,离开名利场,回归质朴原始的乡村田园,写下《饮酒》、《桃花源记》等不朽诗篇。

    苏轼,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生不断被贬谪,从大北方到祖国的最南端,但是从未放弃过对生活的热情,走一处爱一处、留一处政绩,实实在在为民办事,不论生活如何艰辛。只要困难没压倒他,只要有一口气,他就奋争到底。官做得好,众多诗词更是流传百世。生死看淡,不服就战。

    文天祥,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映照铮铮铁骨。在铁木真灭南宋之前的十几年中,过的是典型的奢靡生活,与其他南宋官员并无不同。但当山河支离破碎时,40岁的他却开始了涅槃重生,变卖所有家产,连同所有金钱,全部作为军资,带人东进勤王。整整3年,屡战屡败,最后被擒并押解北京,拒绝忽必烈的招降,被斩于菜市口。《过零丁洋》彰显其品格。

    不论最后的结局如何,他们每个人都活出了自己的风采,生命在天际间散发熠熠光芒。死亡的三种形态中,他们处在最高级别。

    在生命旅程中,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

    一是勇敢选择人生精彩。人生的关键点只有几处,屈原如果远走他国,一样可以施展抱负,但离开了楚国他就失去了自己的信仰,没有民族的血液滋养灵魂就无处安放,选择投江只为情怀。嵇康选择不向司马家族低头,宁可死去,也要捍卫自己的风骨。王羲之对官场失望,继而转场研究书法也是一种潇洒。寄情山水,生活再难也改变不了陶渊明的“任性”。苏轼的屡败屡战,文天祥的不屈品格,无不是自己的选择和坚持在支撑。

    二是取悦自己内心自在。不违背自己的本心,内观自己,明晰所求,不做唯心之事,活出了真正的自我。死是痛苦的,但屈原再活下去生不如死。文天祥可以接受高官厚禄,但心会备受煎熬。嵇康可以协助司马一族登上高位,但气节何在。苏轼本可以躺平,其骨子里的爱民、豪放与柔情又何处安置。陶渊明也可以不用受饥寒之苦,但是饱食怎比得上心中的志向。

    三是有所作为青史留名。一切的情怀也罢、愿望也好,如果只停留在思想的层面,只是想想,不付诸行动,那么都只是空想,在生活中不会有痕迹。他们不只是想了、做了,而且做得轰轰烈烈,让人敬佩和效仿,成为后人的标杆和榜样。

    作为普通人,处在盛世,无动荡之苦,无生活之忧,来到这世界上走一圈,到底是为了什么?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不得不思考。

    是为了得到功名利禄,是为了享受富贵荣华,还是为了家国情怀有所作为,为了感受生命短暂只争朝夕?有人说是命运在推着自己向前走,但实际上一切都是自己做决定。选择不同,道路各异,结果迥然,走过人生短短几十年,总要做点什么、留下点什么,哪怕是微小的一点光也好,只要曾经温暖过这个世界。

    在体验生命存在的过程中,经历种种,现在我的选择是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不畏过去、不惧未来,只有临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说:"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以此为最终目标。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愧我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txr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