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为什么喜欢武侠

我为什么喜欢武侠

作者: 李济舟 | 来源:发表于2018-11-11 18:58 被阅读0次

            前两天,一代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先生辞世,作为一个资深的武侠小说迷,本来想要写点什么来纪念金老先生。可真要动笔了又觉得有些无从写起、不好下手。加上之后各种平台和朋友圈里颇有许多从不同角度回忆、纪念、致意的文章,便索性淡了心思,准备随顺缅怀致敬一番也就作罢。直到后来偶然读到了一位圈里朋友发的题为《我为什么一直不喜欢读金庸小说?》的文章,方才又勾起了我写作的心思。在我而言,可能是自身感受和理解角度不同的原因吧,觉得其文中多有对金庸小说乃至整个武侠文学的误解和偏见,因而不敢苟同。遂自觉值此大师辞世之际,新派武侠落幕之时,既然心有所感,不吐不快,便又动了念头,想讲述一下我自己与武侠小说的缘份故事,以及我个人对武侠小说的一些观感。

            我是一个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出生的人,属于恰好经历见证了武侠小说在大陆从开始传播到盛极一时的那一批人。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左右,以金、古、梁为首的三位大师开启了一个武侠小说的新时代。新派武侠小说的横空出世让我有机会得以接触到这类小说,从此可谓是:一入江湖便入梦,从此忘身不愿醒。

            当风糜港台的新派武侠小说传播到我们那个地处边疆的闭塞小镇时,已经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事儿了。正值青葱年少的我遂从此成为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武侠小说迷。那会儿我到处如饥似渴地找武侠小说看,一流的看完了就找二、三流的看,新派的看完了就找旧派的看。其中金庸大师的书,无论是从故事情节还是艺术表现方面来说,都是最让我爱不释手的那一批里的。我曾有过半夜躲在被窝里用手电筒看«天龙八部»而被父亲发现的黑历史,当然后来才发现那时有过类似的经历的同好者还不在少数。从那时起,以金庸小说为代表的武侠文学就在我的人生经历中打上了深刻的烙印,侠义与武功曾是我少年时内心所信奉的为人处事的准则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手段。这种现在看来幼稚与浅薄的想法,那个阶段的我却认为是理所当然。不能不说,出现这种情形与我当时深受武侠小说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及至后来进入社会,才慢慢发现现实社会远比金大师笔下的江湖更复杂,规则也更繁多,不是武功高就管用的。而自己既没有隐世高人的师傅,也不是武林盟主的后人或世子殿下,更没法练成传说中的盖世神功——比葵花宝典还难练的降龙十八掌。武侠情怀在我身上造成的这种社会认知偏差确实曾经让我吃了不少苦头,进而甚至对心理和性格都产生过不利的影响。然而,如果把所有这些都委过于武侠小说,实在是过于牵强。个体受文学作品影响的程度不同,个人的取舍不同,所获亦各异。在金庸的笔下,有郭靖黄蓉夫妇誓与襄阳城共存亡的家国情怀,也有杨过小龙女退隐于古墓的遁世之举;有虚竹和段誉与异族兄弟萧峰同生共死的种种情义,也有两面三刀、卖友求荣的风际中;有出身不好的韦小宝靠着左右逢圆成为韦爵爷,也有不择手段的伪君子岳不群。人物多种多样,故事丰富多彩。如何评判,尽在其我,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我看来,金庸笔下的有些人和事很难简单地用对错来评定,当然这也正是金庸作品的高明之处。不论是人在江湖也好,还是历练于社会也好,如何选择,如何行为,最终还是取决于自己。且江湖和社会尽管规则不尽相同,然人性的复杂是相同的,这同样也是金庸笔下人物栩栩如生,魅力彰显的秘诀所在。毫无疑问:在武侠这样一个文学营造的特殊世界里,人性的矛盾和冲突可能会表现的更加尖锐和极端,性格特征也可能会更为鲜明。大师的作品不只是情节引人入胜,而且让我对社会和人性的理解及了解也加深了,可谓受益匪浅。

            成年以后,或许是因为成长了吧,自然而然地对于武侠的兴趣不那么浓烈了,但对武侠的喜爱却还是一直保留了下来。如今,尽管有时也会阅读当下比流行的仙侠。读到会心处也会产生愉悦感,但毕竟很难找到少年时那种热血沸腾的感觉了。

            时至今日,梁、古、金几位大师先后作古,但我以为他们开创的新派武侠小说一脉的文学传承和武侠精神,终将融汇入中华文化的长河和民族性情中得以延伸和存续!

            谨以此文纪念金庸先生及诸位已逝的武侠文学大师,同时也以此文来追忆一下那个满溢着武侠情怀的青葱少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为什么喜欢武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txs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