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焦虑,说孩子3岁了,总是说“不”,你给他提什么意见,他都会不同意,不照做。
这是因为孩子在2到4岁这个阶段,认知开始慢慢独立,他开始有意识挑战父母,挑战周围的环境。他想证明自己足以有能力决定自己的事情,不想别人干预。所以孩子表现出来的就是对你的不服从,不认同,顶撞等等。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其实任何一个“不”背后肯定有一个“是”。那个是,就是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我们如果能看到这个需求,事情会好解决。
比如,孩子在玩积木,你喊他吃饭,他说“不”。那么,他的“是”指什么呢?他的“是”——我想再玩一会积木,或者等我拼完这个城堡等,那么如果对话变成这样:
家长:“你是不是还想玩会积木呢?”
孩子:“是。”
家长:“那你决定什么时候吃饭呢?拼好这个城堡,或者再玩5分钟?”
孩子:“我想再玩10分钟。”
家长:“好的,宝宝,那爸爸妈妈先吃饭了。”
还有1分钟左右时,提醒宝宝。
家长:“宝宝,还有1分钟就到时间了。”
孩子:“好的。”
家长:“宝宝,时间到了,看,今有的米粒好像都盛装出席,妈妈刚才看见一个骑士,你要不要来看看?”
这个时候孩子会欣然来吃饭,无需催促和埋怨的语言,“还不吃饭”、“饭都凉了”、“让你吃你不吃,凉了还能吃吗?”、“快来吃饭”、“叫你这么半天,怎么不动呢?”、“你这孩子这么不听话,做了饭还不吃?”等等,这样的话语只会让孩子内心很无助,慢慢很有愧疚感,或者慢慢选择逃离你的埋怨。
所以在关注到孩子“不”背后的“是”时,你会发现孩子不再叛逆了,你也不再暴躁了。因为我们真正站到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了,做到了尊重孩子,孩子在内心充满赋能的同时,不仅与我们慢慢合作,更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