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好,我是素卿老师。这一周,我们欣赏的文章是“囚蚁”,“囚”的意思是拘禁,是关起来,使失去自由。囚蚁,就是把蚂蚁关起来养。当然啦,理解了题目的意思,你就可以轻松知道,本文的文体是什么了。没错,是记叙文。讲我和妹妹囚养蚂蚁的事。
我们开始答题。
第一题,童年的“我”产生喂养蚂蚁的奇想的原因是什么。有四个选项:A.“我” 比妹妹大,无所不能 B. 喜欢蚂蚁,担心蚂蚁被饿死 C.天气有些冷,担心蚂蚁冻死 D.以为所有的动物都可以由人来饲养。
从短文的第一段:“我曾经认为世界上所有的动物都可以由人来饲养,而且所有的动物都可以从小养到大,连蚂蚁也不例外。”可以判断,答案是D,以为所有的动物都可以由人来饲养。
第二题,“他们不停地摇动着头顶的两根触须,急急忙忙地在瓶子里上下来回地走动,似乎在寻找什么”联系上下文,你认为蚂蚁们可能在寻找什么?有四个选项,a寻找食物,b,寻找同伴,c,寻找出口。d,寻找主人。
要答好本题,题目已经给我们提示,要联系上下文。首先,找到题目中的这句话,在文章的第三自然段,再读读与这一句相关的前文和后文,我们可以知道,被放进旋紧瓶盖的玻璃瓶,蚂蚁特别难受,第二天就死了。从中可以判断,它们当时是在寻找出口,因此,应该选c。
咱们总结一下,如何对选择题做出正确的选择呢?
第一步 ,读短文,读二步,找信息,第三步,做选择。
好,我们看第三题。
文中写了童年的“我”两次“囚蚁”的经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概括两次经历,就是概括两次囚养蚂蚁的事件,只要把,谁,怎么做,结果怎么样,说清楚就行。
第一次,我和妹妹把蚂蚁放进旋紧瓶盖的瓶子里,第二天蚂蚁死了。
第二次,我和妹妹把蚂蚁放进扎了许多小洞的火柴盒里,不到两天,蚂蚁逃走了。
需要注意的是,既然是概括,就不要有详细的描写。只要把最关键的信息提取出来就行。所谓的最关键的信息,就是事件六要素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当然啦,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这六要素是可以有适当的删减或补充的。
好,我们看第四题,第三自然段中“它们在用它们的语言大声喊叫,可惜我听不见……”,请你发挥想象,将蚂蚁们大声喊叫的内容写在下面,不少于20字。
回答这一题,对你来说,一定不难。从上面第二题,我们已经知道蚂蚁被关时,因为瓶子不透气而痛苦挣扎,这里就可以轻松推想出它们大喊大叫的内容。需要注意的是,要把它们难受的样子,它们提的要求,可能产生的后果,都通过蚂蚁的语言,完整地表达出来。
比如,可以这样答:
它们可能这样大喊大叫:“快让我们出去,这里无法透气,我们无法呼吸,好难受啊,快让我们出去,不然我们就没命了!”
第五题,从文中“我”的言行想法中,可以看出作者童年时是个怎样的孩子。
说实话,要回答这一题有难度。从文章中,是没办法直接找到答案的,怎么办?从文章寻找信息,并进行提炼。
咱们先从文章的开头读起:我以为所有动物都可以饲养长大,连蚂蚁也不例外。就抓蚂蚁来饲养。第一次失败了,寻找到失败的原因,就第二次饲养,没想到又失败了,于是明白了蚂蚁不愿意被关,渴望自由的特点。
通过对内容的梳理,你能感受到“我”的什么特点呢?有好奇心,肯动脑,对未知的事情充满好奇心,并努力探索与实验,能尽量去寻找事情的真相。
大体的意思对就行。只要弄清楚“我”做了什么事,就不难推想出“我”是个怎么样的人。
最后一题,“我”从失败的实验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并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细心的你,一定注意到,这道题有两个小问题。第一个小问题,“我”从失败的实验中明白了什么道理,这好办,只要看最后一段,就能找到有用的信息。从失败的实验中,我明白了,蚂蚁宁肯辛苦忙碌搏斗,也不愿意被关起来。自由才是它们最大的追求。
第二个小问题,谈谈你对此的理解。先要弄明白,“此”,指的是什么。读题目,可以知道,此,指的是我悟出的道理。你对此的理解,要从道理出发,谈自己的感悟。
可以这样答:我从中明白了,爱蚂蚁,或者爱像蚂蚁一样的动物,就要尊重它们,让它们自由地生活,不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打扰它们,伤害它们。
好,同学们,咱们又完成了一道阅读题,你是不是又多了一份答题的经验?只要勤练勤积累,阅读题也是可以轻松搞定的。
今天就讲到这里,咱们下周再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