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有好几个朋友向我推荐,我就很纳闷,是什么样的书会如此的受人欢迎,果断下手,用了2天时间读完。读完之后,我发现我不会说话了,因为,我隐隐的感觉,如果按照老师书里的说法,肯定一说就错,我甚至都不敢称做笑来老师,我没那么理智,权当是一篇心情日记,写给自己看。
读完整本书,我突然想到了李宗盛那句歌词:嬉皮笑脸面对人生的难。
我无意评说任何人、任何事,只是顺序的想到哪里说到哪里,试图用一篇文章阐述一本书,我没那个自信。
这张很屌按照习惯,我把老师的照片打印出来,贴到前面,像是跟作者对话。
我也对作者的背景在网上进行了搜索,甚至,还看了一些视频。
想不到长的如此粗犷的一个人,有着如此缜密的思维和细腻的文笔。
第一张图片,我很喜欢。这种玩世不恭的神情和细腻入理的思维形成反差,在一个人身上反映出来,会很有吸引力,我发现老师的公众号名片的小头像也是用的这张头像。
1.我是一个简单的人
这本书是白色的封面,淡蓝色的插画,我喜欢类似这种简单的事物。淡蓝色,在我看来,是单纯和向往美好的颜色。世上所有美好的东西都该是简单的,复杂并不是我们愿不愿意,而是别有用心的人故弄玄虚,让我们不得不接受,比如人际交往。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独一无二,事实上也的确独一无二,总有些人觉得自己深刻,其实,谁不是经历了许多操蛋的事,遇见了许多操蛋的人,时至今日,反正,我依然热爱这个世界,依然,热爱生活。原先喜欢念旧,直到我看到网上那句话:不念过往,不惧将来。
昨天,和母亲去医院看望了姥爷,和姥爷同病房的爷爷一个劲的喊着自己孩子的名字,听舅妈说,那个老人的孩子来过几次,爷俩有时吵的很凶,反正都是孩子嫌他累赘的话。听完舅妈絮絮叨叨说了很多,我突然感觉很心酸,谁都无法预知自己的命运,我们什么都决定不了,甚至连自己都决定不了,离开医院时,我心里想:年轻真他妈的好!我要狠狠的挥霍,狠狠的扔在美好的事物上!
2.这的确不是一本时间管理的书,可能更贴切的说是一本自我管理的书吧。看到上架建议是:自我实现。
关于作者,没有像其它“畅销书”一样找些大咖给背书。
3.|你的大脑并不是你,你的大脑是(属于)“你的”大脑。
|这就是所谓的“运用心智获得解放”。
看的出来,老师是个理性的人,或者是崇尚理性的人。
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最基本假设是“理性人假设”,读完整本书,我怎么感觉做个纯粹的理性人如此之难。
理性还是感性,对个人来说,很难归类吧,貌似绝大多数人两者兼有。这并不是一道非黑即白的选择题,我个人并不能区分理性和感性到底哪个更好一点,反正偏执的觉得如果一个人太过理性,会失去很多乐趣。
4.我喜欢下面这几句话。
|“速成绝无可能”、“只有付出才有收获”、“完美永不存在”、“未知永远存在”、“现状无法马上摆脱”。
5.我的并行
我是非常注重“高效”的,比如我洗澡的时候偶尔会抽支烟。
混凝土是用水泥做胶凝材料,砂、石作为骨料,与水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我觉得这种材料结构如此之牛逼。各安其位,各尽所能。
团队建设增强凝聚力当如此。
把时间管理的高效当如此。
利益最大化的“价格歧视”亦如此。
老师讲的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能力,我觉得非常棒!
6.《奇特的一生》我看过了,但没像老师一样看三遍,我只看了一遍,给我的震撼很强烈,看完老师的这本《把时间当作朋友》后,我决定再看一遍。
7.看了老师在第三章管理里讲的列表,我想到了熊谷正寿的《梦想笔记本》。细致到如此地步的人,不成功简直天理难容。
8.我的“自动化”
我家小区前面广场很大,但是每个入口都设有两个铁墩子,刚开始开车过墩子的时候,精神紧张,手心冒汗,车停到中间,我下来瞧了瞧,大约两边都有20厘米的样子。当时就觉得比考驾照还紧张,因为一旦剐到车,保险杠就得换,开车的人都应该能想起来自己刚拿驾照上路时的感觉到吧。
后来,我就想,顶多不就个保险杠嘛,放心大胆的干,有趣的是,从那会到现在,我经过了无数次,竟然一次刮蹭都没有,现在说闭着眼能过去那是吹牛逼,不过基本能做到“自动化”——不减速,直接干过去,每当我看到有的人从那小心翼翼的过,我心里总有点沾沾自喜的感觉,不知为啥。
后来我得出一个结论,如果预见到最坏结果并能接受,会大大减轻心里负担,结果,反而会超出预期。第二,就是,我之前做过了很多练习,才最终达到了“自动化”。
老师说
|我之所以“显得”游刃有余,是因为之前做过太多的准备。
我开车过铁墩子之所以游刃有余,是因为之前做过了太多的练习。
哪有什么游刃有余?我们哪怕小时候学走路,都是跌过了多少跤才学会的。通过这一个事,我就明白了,我要练习!什么事要想游刃有余,都要练习!
9.我的囧
多年前,我参加一个竞聘。
我自认是个愚钝之人,头脑反应很慢,我总在想,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我要提前比别人准备的多很多。所以,我把当时演讲可能会出的题目全部列出来,每天写一篇文章。直到,我认为已经足够囊括绝大多数出题的可能性才算完。现在想想,当时,每天晚上睡觉都睡不好,因为总是担心自己发挥的不够好,每晚躺在床上,都在心里演练自己写的文章。面试当天,真的很紧张,我自己甚至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手心出汗,说话结结巴巴。
最后结果出来了,我面试第一名。
同年,我去北京作为嘉宾参加了一个论坛。
领导让去,我一头雾水的上了去北京的车。
那是我第一次遇见那个场面,下面几百位企业家还有我的领导们,我两天一宿没睡觉,一直忐忑不安,因为直到头天晚上9点我都不知道我要干什么,甚至对论坛的主题一无所知,大约晚上9点半主持人跟我见了一面,我才知道我对我要做的事几乎等于不懂。
后来,我还是上台了,上台前,我在心里对自己说了一句话:“我他妈就是一个毛头小子,我也不是企业家,说错了又不砍头”。
论坛结束后,我打车去了北大,围着校园转了一下午。那种突破自己之后的感觉,真他妈的太爽了。
后来和领导一起喝酒,领导无意提起了那次论坛,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效果不错”。
直到现在我都没闹清楚领导到底在搞什么鬼。
我想说的是,克服自己的弱点真是太太太他妈痛苦了,克服之后,真是太太太他妈爽了。
现在我当众演讲依然紧张,原先是想装不紧张,现在是不想装不紧张(不知道这句话是不是有语病),紧张就是紧张,我会直言面对。
查看了一下字数统计,已经2500多字了,想说的还太多,写到这,我发现通篇根本就没个狗屁能通的逻辑顺序,无所谓,我也不是文学家。
最后感谢老师把这本书带给我们,从里面学到很多,尽管有些观点,我暂时还没能接受。
但,我接受了自己,不完美的自己。这是这本书带给我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