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先生,嘉兴人,家住嘉兴市南湖区菱香坊小区,不过陈先生长期在上海工作,嘉兴老家里只有年老的父母。2014年10月27日,陈先生风尘仆仆赶回老家,推开门后却险些当场昏厥,原来他牵肠挂肚的父母早已倒在家中,没了呼吸。
经了解,陈先生的父母住在这个小区多年。他的母亲数年前患上老年滞呆症,完全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一直由陈先生的父亲在家进行照顾。当天应该是陈老伯脑梗或者心梗发作,得不到及时救治不幸离世;大概一周后,他的太太也由于脱水,不幸离开人世。
对于这样的悲剧,我们除了扼腕叹息,更要严肃地去对待养老问题。
2
伴随不断加深的老龄化趋势,我国面临巨大的养老压力,具体表现之一就是空巢老人比例高。来自民政部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其中农村留守老年人口约4000万人,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
到2050年,我国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将达到1.08亿,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7900万左右,失能老年人将达到1亿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54%以上。
与此相对应的,是越来越相对紧缺的养老资源,以及老年人晚年生活共同的四大痛点,一怕生病,二怕老年痴呆,三怕拖累子女,四怕孤单。
这种情况下,个人只要拥有财富或资产,就一定可以过上理想的晚年生活吗?
3
朋友在江苏苏南一个小县城长大。
他的邻居张老师退休后,每月六千块左右的退休金。儿子常年失业在家,老伴没工作,这六千块的退休金,成了一家人主要的收入来源。年近70岁的张老师得了老年痴呆,每天乐呵呵的,在小区里闲逛,不太认得人,但身上干干净净,面色红润,家里人把他照顾得挺好。
另一位邻居李老伯,也是70岁左右的年纪,没有退休金,但名下有一套拆迁房,值个七八十万。老伴去世后没多久,李老伯不幸脑中风失去了自理能力。没有太多现钱,来雇保姆照料,儿子和儿媳又忙于上班,大小便不能自理的李老伯,最后几年是在卫生间里度过,浴缸上铺上木板,就是他的床。
退休后的张老师,没什么积蓄,但是只要他活一天,国家就给他发退休金一天,所以被照顾得很好;同龄的李老伯,一样没什么积蓄,名下房子值个七八十万,但临走前几年却没有任何生活质量可言。
不一样的安排,非常不一样的晚年生活!
换作是你,又会如何安排呢?
4
拿什么来爱你,老年之后的父母和自己?
如果您是三高人群(高学历、高收入、高消费),可以尽快锁定高端社区的养老资格,是上佳的选择。举例来说,有的高端养老社区,可以通过10万20年缴的商业养老保险,来锁定入住资格,返还的养老金,可以支付入住相关费用。
更重要的,投保人和配偶的双方父母,还可以拥有优先入住权。毕竟双方的父母,目前可能已是需要照顾的年纪。
如果您是新中产或者跟笔者一样的普通老百姓,至少可以通过购买养老年金或者灵活的增额终身寿险,来实现退休后生活的现金流相对自由。
同时,如果没在父母身边,经常打打电话,常回家看看,给已经年老的父母多些关爱,至少可以让他们也让自己不会留下什么遗憾!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来了,您又通过什么方式,去关爱老年之后的父母和您自己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