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心灵的焦灼》这本书,是在国漫《我是江小白》第一季中女主僮离在年少时喜欢的一本书。前几天,我收到了微信读书关于这本书的上架通知,便花了一天时间将它读完。
事实上,这是我状态极差的十几天。颓废,无动力,考研失败,六级失败。生活把我狠狠的揍了一顿,我想挣扎,却发现浑身没劲。想着既然现状不可改变,那么读读几本书也是好的。一读便一发不可收拾,我沉浸在里面各种内心世界之中,感受着小说角色的纠结与无奈。
何为焦灼呢?是对自己往昔所做的错事感到深深的忏悔,还是无意挑起他人爱慕之心而欲脱身的无奈?是医生对病人病情毫无起色的无可奈何,还是努力分清同情和怜悯的分界线的纠结?人生的经历是一个理不清的线头,年轻的我阅历浅,在读书时记录的想法读读也罢,仅供一笑;但仔细深究,却也略显幼稚。我只能作为一个旁观者,难获得声临其境的感受,这是阅读这本书的一个失败之处。作为一个读者,在阅读悲剧时,大多替主角的智商着急,恨不得亲自为其进行选择,而我所谓的选择判断标准,无非就是极力的阻止悲剧的发生——我不能坦然地去面对我不喜欢的结局,书中的也好,现实中的也罢。注意,这里的结局并非是大圆满,而是在最书面化和教条化的到的框架下,主人公应该做出的选择。
殊不知,这就是人生。人生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题,或许有那么一些选择让你抓狂,你不知该往那儿走,你不知道哪儿才是相对正确的方向。
所以你心灵在焦灼。
这本书上角色充满了焦灼,它们也感染了我。我在自己的笔记上记下了从淡然到愤慨,最后淡然的全过程。
起初,我对主角霍夫米勒是欣赏的,他的一举一动我都觉得合乎情理,而且显得彬彬有礼。他或许稍微有些自卑,但他是晓理的——在惹艾蒂斯小姐伤心时的内心活动也让我觉得他是一个善良的人。阅读时,一切都显得那么轻松。
但一切慢慢在改变。从霍夫米勒向凯科斯法隐瞒甚至完全相反的传达了康钠医生对艾蒂斯小姐的病情开始,我变得咬牙切齿起来。霍夫米勒就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即使他的确极富同情心。
他不应该不经意得给予艾蒂斯小姐更多的温暖、鼓励和安慰,因为他没有更多的想法去承担;他不应该更多的参与到康钠医生的医治当中,因为他谁也不是。
因为他那过于泛滥的同情心,他在享受给予同情心的那份快感,却始终不想不负责到底。这也不是简简单单由同情心引发的悲剧,悲剧是霍夫米勒不负责任和面对选择时唯唯诺诺而不是快刀斩乱麻造成的。
其实,霍夫米勒就是一个所谓的“暖男形象”。
读到最后,也开始慢慢淡然。因为我明白悲剧是因何而发生的,我也开始“同情”霍夫米勒,同情他因为唯唯诺诺而让自己背负一生的罪恶。
正如我画下的最后一行:“只要有良知,没有任何罪过能被遗忘”。
我明白霍夫米勒他善良,他是好人,所以,我也明白,他永远也摆脱不掉他制造出来的罪恶。
这也就是悲剧。无论是对艾蒂斯一家,还是霍夫米勒自身。
好的书就是如此,直到现在我还是不知该如何停笔。就以这么一个草率的结尾吧。强烈推荐这本书,其实我还有很多想法,但是,我也明白,这本书最不需要的就是更多的主观想法介入,细细品味吧,感受语言大师给你带来心灵上的焦灼——那份气急败坏、那份无可奈何、那份纠结,以及融到最后那份淡然之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