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之理是,我之理非,我让之;彼之理非,我之理是,我容之。
——金兰生《格言联璧》
你有理,我无理,我让你说;你无理,我有理,我包容你。
很多争辩其实都是无意义的,如果自己没有道理,与人争辩就是无理取闹,还不如虚心向他人请教。
如果自己有理,便抓住道理想让人屈服,可最终赢了道理,输了感情。
不与人争,实则是以退为进,让对方独自喋喋不休,而自己则在调整情绪,从事件中抽离出来。
在生活中,发现想要说服对方其实是很难的,即使你逻辑严密,论证充分对方依然会凭借自己的推测反驳你,因为有些人觉得自己的阅历,输给了你,岂不是很没面子?还有些从不会反省自己,自认为自己的逻辑严密,所以,哪怕他无法说服你,也不会让你说服他。
所以,如果你真的占理,最好的方式,是保存实力,因为道理只能和讲道理的人去讲。
更何况,你的逻辑未必有你想的那样严密,每个人都很容易自恋,如果你只是执着于输赢,而不去主动寻找真相,那你永远也不可能进步。
几年前,我正在读高三,某次放假,我就和表姐讨论是:“读高三好,还是读大学好?”
由于高三的压力,我当然觉得是读大学,但是,读了大学的表姐却认为,高中好歹有个目标,每天生活也很规律,而大学却不同,既没有老师监督,也没有明确的方向,感觉每天都在混日子。
对于这个话题,我们至今都未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很多年过去了,我也快大学毕业了,上过大学的我,仍然觉得读大学要比读高中好。并不是我想赢她,而是高中时期的那段压力,我真的不想再经历了。
现在我也终于明白,在个人经历这方面,真的无法得到出一致的结论,因为每个人所经历的都不同,即便能够理解,也是站在别人的角度上理解,而无法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做到真正的理解。
所以,现在我学会一件事,在那些注定无法得出结论的事情上,为了避免无休止地争论下去,我一般会说:“看自己吧。”
讲道理也仅仅是针对客观事实,而个人的感受,是属于感性层面,只能保留看法,无法统一观点。
渐渐地,我学会了执着,比如在个人成长方面,也学会了放弃,比如在与别人由感性得出的结论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