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称。
借用与该事物有某种关系的词语来称谓该事物的修辞方式。代称与比喻不同,比喻是说甲事物好比乙事物,甲、乙之间要有相似性。代称是直接代替,不管像不像的问题。
1.修辞效果:
①突出事物特征,引发读者联想。
②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与幽默感。
2.代称的分类:
①用事物的性状、特征或标志来指代该事物。
例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是老人和小孩的特征,借来指代老人和小孩。)
例2:为肥甘不足于口欤?轻暖不足于体欤?(《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肥甘”代美味食物,“轻暖”代高贵的衣服。)
②用泛称代特称。
例1:晋国,天下莫强焉。(《孟子·梁惠王上》)(“晋国”原本包括战国时的韩、魏、赵三国,但在战国时候,“晋国”成为特称,专指魏国。)例2:擅山海之富。(《洛阳珈蓝记·王子坊》)(“山”和“海”都是泛称,此处的“山海”特指
山海的出产物。)
③用特称代泛称。
例1:凌阳侯之泛滥兮,忽翱翔之焉薄。(屈原《哀郢》)(“阳侯”本是古传说中的水神,此处代称波浪。)
例2: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李白《古风》)(“大雅”是《诗经》的组成部分之一,这里泛指有优秀传统的古诗。)
④用工具代本体。例如: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史记·鸿门宴》)
(“杯杓”本是酒杯,这里指代酒。)
⑤用部分代全体。例如:远弃风雅,近师词赋。(《文心雕龙·情采》)(国风和大小雅是《诗经》的主要部分,此处用“风雅”代称《诗经》。)
⑥用具体代抽象。例如: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王羲之《兰亭集序》)(“音乐”是一种比较抽象的概念,于是古人就用音乐器材“丝竹”来作为“音乐”的代称。)
⑦以原料代成品。原料和成品是互相有关的事物,所以原料可以指代成品。例如: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孟子·滕文公上》)(铁是制造农具的原料,所以用铁来指代铁制的耕田农具。)
⑧以地代人。古文中常见的一种是以做官的地点作为人的代称。例如: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尊;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彭泽”代陶渊明,“临川”代谢灵运。)
⑨以官代人。古文中以官代人是表示尊重。如司马迁把自己的父亲称为“太史公”,这是明显的表示尊敬。再例如:骠骑发迹于祁连。(杨雄《解嘲》)(“骠骑”指骠骑将军霍去病。)
⑩专名用作通名。
例1:尚生不存,仲氏既往,山阿寂寥,千载谁赏?(孔稚圭《北山移文》)(“尚子平”“仲长统”都是隐士的代称。)
例2: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王勃《滕王阁序》)(“杨意”即杨得意的节缩,“钟期”即钟子期的节缩。杨得意是推荐者的代称,钟子期是知音者的代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