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进化,所需要的知道的事!
1. 训练观察能力
人们常说:小孩的想象力是最丰富的的,长大后反而越来越贫瘠。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我们观看事物的方式是固定的,这样做最简单,符合头脑中预设的“省力原则”。
但是,熟悉不等于了解,熟悉只是一种模糊的主观感觉。比如:很多人都熟悉“习惯”这个词,但真的了解它吗?习惯是如何分类的?好坏习惯是哪些?所以,要训练观察能力,不仅要从有形物品入手,也要无形概念入手,将熟悉的东西“陌生化”。
2. 培养层次思维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进一步推理,既然相互联系,那么任一系统就一定有其内在的结构层次。作者认为,层次思维可分为超系统、子系统、系统,其关键在于能够从熟悉的层次跳出来,进入更大或更小人的层次。
不管是自上而下的结构化思考,还是自下而上的实践类学习,都应找到系统的内在规则和层次,通过现象认识本质。
3. 认清学习本质
学习,就是沉浸在大量的范例中,通过跨层次观察,在范例中寻找子结构。简而言之,就是寻找新知识与已知知识的联系与连接,通过大量学与用的积累,将原来的线性思维扩充为树状思维,甚至网状思维。
4. 打造高频模块
在一天中,统计做了哪些事情以及大致所花的时间。如果有些事情属于每天做甚至每天反复做,那就属于高频模块了,比如:阅读、写作、演讲等,都是长半衰期的事情,这就比绝大多数只做短半衰期的事情的人厉害多了。
5. 打造护城河
“护城河”一词,最早是从巴菲特投资理财中听来的,现在频繁用于企业以及个人的发展前景中。作者提出,个人护城河=硬件足够硬+软件足够软。硬件含学历、技能、个人特质、成长背景。软件含见识、心智、思维模式、习惯、实践等。想要打造护城河,深度积累硬件和软件,才是必由之路。
6. 限制唤醒创造力
人是习惯的动物,总是从过往中吸取经验,有时候可行,但总有不可行的时候。所以,打破限制,很多时候是要打破思维上的惯性,逆向思维往往能有奇效。
1.10
达尔文的进化论,你读过吗?核心观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到底是什么意思?能够给日常行为提供哪些指导?
1. 进化的真义
进化论提出,所有的物种,包括人类自己,都是按照一种简单的适应原则,不需要任何设计,经过漫长的演变自下而上形成的。作为人类来说,长期不进化,一直停滞不前,必然会遭到淘汰。
2. 不必一味地追逐新事物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新事物总会代替旧事物。但一时出现的新事物≠优质事物、有用事物、有价值事物,它还需要经过时间、时常、实践的检验。稳住个人基本,再追逐新事物的本质,才能不被牵着鼻子走。
3. 仅了解“底层原理”是不够的
原理非常适用于事后的归纳和解释,而要单纯从底层原理出发去构建或者创造一个东西是远远不够的。所以,理论知识和实践智慧缺一不可,而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就像胶水,帮助我们把理论和实践粘在一起,形成更具操作性的认知模块。
比如万维纲曾在《万万没想到》一书中提出:培养人才的有效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学徒制,就是将理论和实践完美地结合。
4. 掌握再现真实世界的“语言”
语言是人类自然进化的结果,能够再现具体的事物,也能表达抽象的含义,是大脑思考的外延。语言作为一把“有力的武器”,普通人更应该多加运用,将语言华化为“舌尖上的精灵”,为我们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
5. 力求精准
研究证明,大脑接收文字信息后,都会转化为视觉化图片。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每个人的理解和想象不一样,呈现的图片也会不一样,反过来,因为对某一事物的理解不一样,传达的内容、以及传达的形式各异,也会造成他人接收信息的差异化。所以,在表达上,要尽量精简、准确,最起码不要出现“嗯”“啊”这样的语气词。
6. 寻找自己的“生态位”。
生态位是现代进化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通俗讲,就是一种生物所适应的那个小环境。人是社会中的一分子,除了适应身边的小环境,还必须换位思考,站在其他人的立场上去想,自己能不能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如果拥有的才能正好跟一部分人的需求是匹配的,那么自己的生态位就会更宽、更高或更大。反过来,如果想要更大的生态位,就必须符合市场需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