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给荒野一个存在的理由

给荒野一个存在的理由

作者: 叶藏2017 | 来源:发表于2017-11-01 14:58 被阅读0次

    ——品读李才根老师西部山水作品有感

    给荒野一个存在的理由

    秋雨淅沥,人心暖动。这种温暖和感动不仅仅是来自于李才根老师的作品标高,更来自于他对艺术的孜孜深钻,来自于他对中国画的积淀和深思、创新和追求,来自于他在大气的阅览、从容的沉淀、高度的自信之下时而激昂,时而谦冲的风度和气质,也来自于他猛击一拳的惊醒。在他闲庭信步式的指点和激情四射式的表达中,我们觉得他更坚定了一直为之奋斗的信仰,也激励我们继续前行,找到属于自己的目标。这是一种艺术态度,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作为《高原·高原——第六届中国西部美术展中国画年度展》学术邀请的四位艺术家之一,此次展览,李才根老师是代表东、西、南、北全国四个方位中的西部特邀代表,当之无愧的擎起了西部美术作品最新创作成果的大旗。通过西部山水这一主题,呈现了令人惊艳的高原作品,体现出他对中国画继承与创新这一现实课题的独特思考,也传达出独具特色的学术追求。

    给荒野一个存在的理由

    我们相约一起看画,也聆听他的指导。他边走边漫谈,兴奋时停步不前,要将自己的主张说完。谈创作、谈写生、谈思考,也谈后生的可畏。偌大的展厅,他的作品挂在哪里,与众不同,炫目耀眼,神秘庄严,恰如其分又鞭辟入里的对应了《高原·高原》的主题,强烈传达出荒原的野蛮气质。他的这批西部山水作品,严格来说是西部的西部,高原的高原,其宗旨直指一个对象——即原始狂野的荒原。荒原并不是一般的高原,《寂静的高原》、《远方的山》系列、《极干燥地带》、《千年的剥蚀》、《大峡谷》系列、《冰原地带》等作品中,没有传统中国画中的人物和动物意象,只有冰山长河,只有苍岩荒地,只有天光霞气,呈现出极纯粹的美的元素,极原始的自然物态,极神秘的立体意境和极澄澈的精神表达。站在他的作品前,我们能感受到云层下的光在原野上自由争逐,像是正在做的无人打扰的美梦;能感受到人迹罕至、天老地荒、壮丽无比的荒原镜像的庄严神圣;能感受到古老和沧桑、孤独和宁静融合在一起的魔力,也能感受到一种力量,一种并不一定会善待人类的力量。

    给荒野一个存在的理由

    李老师的画,让人在高大的都市厅堂里直面狂野的自然。观看他的作品,未必完全令人赏心悦目,但却令人心旌摇荡。通过他生死与共的荒野经历讲述和化物精神的传达,让观者真正意识到这才是原始的自然,尚未驯服,而且是永远无法驯服的自然。它不仅壮丽,也充满凶险。画中的荒原也不是他作为画家为其摆姿势,它是在生活。我们知道,在自然界里,没有什么会真正死去,各种形式的生命体都在自我更新。相比“死亡”,“更新”才是最适合用于描述生命进程的词。但李老师告诉我们,它比我们自己想象的更严酷更荒凉,毫无过渡地呈现出原始自然的狂野恣意的气质。它好像几乎没有被人类触摸过,却博大精深,随性蔓延。它似乎存在着某种迥异于人性的自然物性和人类天性,体现出超自然的力量。它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高于并超越了人类野蛮行为的更伟大的世界,并因此产生了强烈而深切的崇敬和敬畏。

    给荒野一个存在的理由

    最富生机的往往是最狂野的。当我们一味追求奢华时,我们便将成为自然界的陌生人。如今的世界由于缺乏原始自然而苍白无力。工业化和商业化形成的所谓“社会庸俗境界”,让人逐渐失去接受自然启示和体验自然历史的能力,有必要还自然以本来面目。由于与自然的隔离和对自然的破坏,导致人们思想粗浅,缺乏想象力,精神生命停滞不前。甚至有人说,在大自然里面,重点在于实际是什么样,而非应当是什么样。越亲近自然,越显得人类是怪胎。

    给荒野一个存在的理由

    也许可以这么说,在人类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文明进程中,真正的荒野已经荡然无存,荒野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星球最为珍贵的自然资源之一。有资料表明,在美国,荒野尚存百分之二的国土面积。在科罗拉多河上修建水坝,曾经引发了关于生态保护的强烈争论。是的,我们还没富到能把这荒原给供着,但我们也还没穷到非得把荒原给毁了。荒原是地球一个多样性的,最接近原始状态的储蓄所。生态环境的复杂性和人类生命的丰富性之间存在的互为依存的关系,人类复杂的生命也是环境复杂性的一种产物,同时它又必须以环境的复杂性为支撑。艺术家认为,荒原的原真和自然价值之间存在一种张力。如果我们把仅存的荒原毁了,哪些古老美丽、崇高无价的东西就再也没有了。在今天,我们是否还能和荒野同行?我们要听从内心的召唤,留下一些森林和荒原,让人和自然重新回归新的平衡。我们也需要给荒野一个存在的理由。

    给荒野一个存在的理由

    李老师曾说:将军路上不追兔。我们欣赏他的作品,了解他的经历,知晓他的作为,探悉他的创造,窥视他的精神世界,觉得他一路呈现出来作品正与此对号入座,一脉相承,一一呼应。他的作品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正如他粗犷的外形、硬朗的作风、敦厚的性格和精神上的拔高。他在新疆度过20年的军旅生涯,有长期在西部生活的阅历;他为了写生,在海拔5000多米的荒原上度过了生死一夜,独自面对无人地带的凶险,但也领略体悟了古老原始的生命法则;他在南山边闭门不出,谢绝一切应酬,潜心思考创作,度过纯粹而简朴的艺术时光;他对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论证历时五年,走南闯北,耗资巨大,书稿一改再改,却至今不肯付梓。他毫无保留的回答年轻人的困惑,给他们指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他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用打通的思想指挥自己的笔墨,纵横捭阖,得心应手,收放自如;他用奇崛的精神追求自己目标,去凡脱俗,坚韧不拔。他的确像个将军一样,没有在出征路上丢下重任去逐小利,没有忘记的任务和使命,多年来一直爬坡过坎,登山越岭,无暇旁顾,指挥着一支奇军,朝着自己的目标,稳如磐石似的求进、探索。正因以上这些因素,他的作品才能独一无二,幅幅不同,具有不可模仿的神秘性和无法复制的不可替代性。我没资格谈论李老师的艺术高度,也无法以专业人士的角度置评他的创作,但能感受到他的笔墨技巧已入化境,信手拈来;更重要的是他的精神思想,开疆拓域,唯己独有,独立自主。我不知道李老师是不是怀抱着最为广博的生态意义去寻求人之自然与本源自然的生命共通感,实践着一种人与自然共同相处的生命体验,并用艺术之笔为大众呈现,但我想他这种生命体验也沿着心灵随着时间融入了他的灵魂。

    给荒野一个存在的理由

    李老师说,在山野之间,人和物能实现“一气共流转”。古老的节奏,时光的永恒,与万物缓慢的演变保存同步,给人一种寻归荒野,走向原始的强烈感受,在人的潜意识里激起深深的沧桑感。而这种交融,便是心灵与自然的合一。

    自然文学作家说,在我们与自然相遇的短暂澄澈感和激烈感当中,在爱的行动当中,在回忆以及重回一些本质性的情节当中,那些经验的某些关键性时刻,是可以重拾的。生命的活力有赖于这些时刻,没有这些时刻就不可能有艺术,不可能有对精神的定义,也不可能和这个世界发生真正的关系。而有人说的更加简洁、直白:我渴望宁静,为的是能够吼叫并赤裸地生活。

    给荒野一个存在的理由

    荒野保存世界。让我们偶尔关掉自己繁杂思想的机器,享受另一种简单的自然生活,学会谦卑,进而体悟自然真义和生态智慧。

    李老师的作品告诉我们,我们看见的美,越远、越静、越冷,就会越纯净,就会越持久。我们期待着李老师的新书面世,期待着他有更多的作品和精神激发,也期待他寻找更大的裸露和关照。

    给荒野一个存在的理由 给荒野一个存在的理由 给荒野一个存在的理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给荒野一个存在的理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ucg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