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伟娟坚持分享2217天。一天进步一点点,读书261(2023.10.2星期一)
儿子新买的电脑出问题了,可能是外放没有声音。刚好我也想给扩音器配个耳麦。打算让儿子跟我们一起开车去电脑城,他的电脑就是在那里买的。
刚好头天晚上都在女儿家,早上,儿子也起来了,大家坐车到了电脑城。我和先生在电脑卖家处等儿子,左等右等不见他,打电话他说,已经联系好了售后了,让我们只管自己的事别管他,好吧,不管就不管,我们去买耳麦。买完耳麦电话联系,儿子说已经离开电脑城在某某路上,我们停车点是电脑城前单行道,得绕行三四里路,当时心想你发个位置不就妥了,可他就是不发,一直在表达的是某某路与某某路交叉口,顿时我心里一股情绪升腾起来,堵在胸口:“我们又不熟悉这里的路道名称,你发个位置可咋了?!”不对头的情绪招来不合作的行为,“啪”人家挂了电话。先生还是比较稳得住,拿起电话说我道:“我打电话你都别吭声!”我强忍住不再做声。听见电话里语气很重地说:“你们走吧,不用管我,我自己回去。”这下先生也理解不了了,“真是……,开哩有车你非自己回去,那我们来车来弄啥呢?!走走走,不管他!”
俩人塞了一肚子气开车直接回县城去。路上,自己在心里复盘:我的情绪来自哪里?关于修电脑我的想法是找卖家修,儿子可能走的快,提前见了经销商,说可以联系售后,他去找售后了。我觉得他应该跟我们说清楚具体情况。哦,是我掉到“应该”的坑里了;还有就是边界问题,修不修电脑是孩子的事,怎么修找谁修也是孩子的事,跟我们一起回家或是独自坐地铁回家都是孩子的事,既然都是孩子的事,选择权自然就都在孩子手里,我们非要按我们的想法来,想法不一致了还觉得他应该提前沟通,现在想想,我们的想法也没跟孩子提前沟通呀!所以,我的情绪里可能还有不确定性带来的不安感和失控感;当然,期待孩子能提前告诉我们他的想法,这背后还有被尊重被在乎的情感需求,这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也导致我情绪出现;最最重要的错误是,孩子长大了,我们依然想发挥父母的功能。其实,理智上知道,随着孩子长大父母的功能会逐渐弱化,但习惯性思维使我们无法真正“隐退”,可能我们以此来满足自恋了?
坐在车上边整理凌乱的思绪边翻看微信平台推送的视频,一个标题吸引了我“你的情绪来自哪里?”,侧耳细听,我反了思大半天,人家一句话就概括了:你的情绪来自你的认知。可不嘛,我以为应该怎么怎么的,不都是我的认知吗?我在我的认知里看他人行为,焉能不掉入情绪的坑里?不禁哑然失笑:学了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事上磨”的体验。感谢生活中的小冲突,让我有机会“在事上磨”。
没走到家,情绪已经烟消云散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