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来说,一份理想的工作需要具备两个标准:存在未知的机遇,有自主支配的时间。具体而言,职务定位尽可能模糊,能接触较多的人或者事件,能去很多不同的地方,每年不少于100天假期,正常双休日和节假日不上班。另外,少说了一点,月收入20万起!当然,不要误会,这里并不是说每月必须发20万以上的工资。正相反,如果一个单位能让你每个月随便混,衣食无忧还发这么多的钱,那么,用不了几年你就蜕化成傻子了。这就是为什么在铁皮监狱里呆上几年的人,很容蠢得连反抗或改变现状的能力也没有!言归正传,20万月收入对于我来说,首先,我有能力挣这么多钱,我的潜力肯定不会少于这个身价,其次,这个收入和先前我认为理想工作具备的标准是匹配的。简而言之,无限的机遇和自主发展的空间和时间,能很大限度激发人的潜能,挣多少钱都是可能的。文理学院符合我说的理想工作标准,剩下的就是我发挥多少能力,获得多少价值认可的问题。
说起文理学院,我眼前浮现的是淡黄色东南亚风格的大楼,前面插着椰子树和旗杆,桶状的行政楼,后山的薰衣草和花园,每年都在变大的校区,越来越多的宿舍楼,越来越豪华、越来越成规模的学校周边“配套设施”……这些是能直接看得见的东西,大约十年前我是一年一年这样看过来的。暂且不提这些很明显的变化,有些“内在的东西”是我真正感兴趣的,虽然也是需要通过外在的东西表现出来,但在此不妨说说看。首先是新学期开学和期末从几栋宿舍楼顶挂下来的大横幅,具体的文字记不住了,可以说是颠覆性的,而且每年都不太一样。艺术楼门口的那一排石头球,各式各样各具特色,不禁让人驻足观看,我大胆猜想有朝一日全学院的石头球都会是这样。艺术学院古色古香的建筑,据说还有一所博物馆,虽然我没进去看过,以后迟早要去看看。其次是党支部,每个学院的党日、团日活动,参加一次定然让人吃惊!“两学一做”活动举办成知识竞赛,还有微党课、微视频。最吸引人的,莫过于手机客户端的各种公众号!对于上述这一切,虽然褒贬不一,可以发出这样的疑问:这是学校吗?
在传统视角,三本学校和民办学校基本是持否定观点的,按照上述标准,文理学院也不例外,“大学、大师、大楼”这样的标配是比不了的,无论是科研、学科建设、师资力量等传统的治学方面是和所谓985、211或者所谓“一本”不能相提并论的,更露骨的说这里就是吃喝玩乐的地方,因此,这里根本不是大学!甚至这里的教职工流动性也很大,因为如果有选择,大家更愿意去“正规”大学混饭吃。对于我来说,“工作发展的机会”比“是不是大学”更有意义。谦虚的说,本人确实想大学老师,更愿意将走上讲台教书育人作为平生之远,但无奈当前人生已然凭添了10年的牢狱之灾,天子泯灭无法符合“正规大学”的要求:没学历、没学术成果、没科研能力,连基本门槛都不够。但庆幸的是,虽然不具备去“传统正规大学”教书的能力,但我具备其他的素质要求!在移动互联网、分享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高等教育会变成什么样子?未来的大学是什么样子?谁都不知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些貌似大学实际上是官僚行政体系支撑的所谓“正规研究型综合大学”,肯定没有像文理学院这样“务实应用型大学”转型速度快!总之,我最喜欢文理学院的,恰恰是它的“不正规”,它的发展活力,它的灵活办学。这一切也正是我性格的特征、也是我的创造风格,更是我结束牢狱之灾的原因。
大多数人视未知为危险和恐惧,宁肯在体制的安乐窝中谋求编制下的一官半职,宁肯一生碌碌无为的腐烂衰老,所以富人注定是少数人。我很清楚我追求什么样的生活!
文理学院是什么?是大学、是度假中心、是公司企业?可以说她什么都是,也可以说她什么都不是。我的职业是什么?是大学老师、是学者、是作家、是自由职业者?可以说我什么都是,也可以说什么都是。在一切瞬息万变的今天,我昨天是什么不重要、我现在是什么不重要,我未来做好了成为什么的准备才是关键。迎接未知的机遇吧,我现在一无所有,仅仅剩下随时接纳新事物的学习能力。
文理学院,我来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