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RIA学习力导师授证班输出合辑
「RIA学习力」《思考,快与慢》No.2,海鸥

「RIA学习力」《思考,快与慢》No.2,海鸥

作者: 陀螺妈妈在路上 | 来源:发表于2019-06-12 12:45 被阅读1次

    拆页三 惰性思维

    来自第三章《惰性思维与延迟满足的矛盾》

    P28

    脱口而出的错误答案

    系统2的一大主要功能是监督和控制思想活动以及由系统1引导的各种行为,使得一些想法直接体现在行动上,或者抑制或改变其他想法。

    例如,下面是一个相对简单的难题。别费力去分析它,凭直觉做做看

    球拍和球共花1.10美元

    球拍比球貴1美元

    问球多少钱?

    你会马上想到一个数字,这个数字当然就是10,即10美分。这道简单的难题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它能引出一个直觉性的、吸引人的但却错误的答案。计算一下你就会发现。如果球花费10美分的话,总共就要花1.20美元(球10美分,球拍1.10美元),而不是1.10美元。正确答案是5美分。我们可以假设那些最终得出正确答案的人也想到了这个答案,只是他们不知通过什么办法成功抵制住了直觉的诱惑,最终给出了正确的答案。

    肖恩•弗雷德里克( Shane Frederick)和我对基于两个系统的判断理论进行了共同研究,他用这个球拍和球的问题来研究一个核心问题:系统2对系统1的各类方案监视得有多严密?他进行了这样的推理:那些说球为10美分的人让我们了解到这样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这个人没有认真验证这个答案是否正确,而且他的系统2倾向于直觉性的答案。其实他只要稍稍动脑想一下,就会否定这个直觉性的答案。此外,我们还知道给出直觉性答案的人忽视了一个明显的生活提示,他们应该想一想怎么会有答案这么明显的问题呢。没有验证答案,这是一个明显的失误,因为验证根本不费什么事,只是大脑工作几秒钟(这个问题的难度一般),或者肌肉动一动,抑或睁大眼睛而已,只要稍微动动脑子就可以避免这个令人窘迫的错误。认为答案是10美分的人显然不爱动脑筋,没有给出这个错误答案的人显然思维更活跃。

    (说明:下面玫瑰的问题和密歇根州/底特律的问题和球与球拍的问题一样,人们都进入了系统1思考。)

    球拍和球的问题、玫瑰的问题和密歇根州/底特律的问题都有共同点,在这些小实验中,答错问题显然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其原因是精神动力不足,而不是努力程度不够。能被好大学录取的学生当然能够在前两个问题上作推理判断,在密歇根州的问题上也能够进行思考,能回想起该州的大城市及其犯罪问题。这些学生只要不想接受脑海中出现的似乎是正确的答案,就能够解决更难的问题。若他们满足于现成的答案而不想去思考则会很麻烦。用“懒惰”来形容这些年轻人的自我检测及其系统2似乎有些刻薄,却并非不公平。避免思维上懒情的人可以被叫做“勤快人”。他们更机警,思维更活跃,不会满足于貌似正确的答案,对自己的直觉也常持怀疑态度心理学家基思•斯坦诺维奇认为他们更理性

    「I,重述知识」

    为什么脱口而出的答案是错误的?请用系统1和系统2解释

    因为系统1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凭直觉,系统2的运行需要费脑进行思考,但系统2经常处于放松状态,不在岗,只释放出了部分能力在运行,这样就没有办法起到监督系统1自身行为的作用,所以系统1就有机可乘。

    「A1,激活经验」

    曾经有一次,脱口而出的答案给自己带来了尴尬,让你恨不得找个洞遁去。当时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你当时进入了系统1没有调用系统2。

    路边向一老太太买桃,询价3元一斤,就顺手挑了看着还不错的6个,一称老太太说3斤差一点,我给加一个你给9元钱,我拎了下手里的桃子说这7个桃有3斤吗,老太太说一个桃差不多3两,不会错,瞬间觉得自己太小眼,立马扫码付钱拎桃闪人,路上一想不对劲啊,一个3两,7个也才2斤多啊,怎么会有3斤,为了证实,回家一称2斤都不到,现在看来就是利用了系统1,直觉感觉老太太不会骗人,也没有去计算7*3是多少,直接相信了,随即也就没有激活系统2。

    拆页四  惰性思维

    来自第三章《惰性思维与延迟满足的矛盾》

    P31

    肖恩·弗雷德里克组织了一个认知反应测试,其中包括球拍和球的问题以及其他两个问题,之所以选这些问题是因为它们可以引发一个吸引人但却错误的直觉性答案(我们将在第5章中讨论这些问题)。他还对这项测试中得分很低的那些学生的特点进行了跟踪研究,发现他们更倾向于用脑海中最先出现的想法来回答问题,而不愿意费事去验证自己的直觉。这些人身上的系统2的监测功能往往较弱。那些遇到各种难题都跟着直觉走的人也易于接受系统1的其他暗示,特别是在冲动、不耐烦以及急功近利的时候,这些人就更易接受系统1的各种暗示了。例如,63%的直觉型受试者说他们宁愿这个月拿到3400美元也不愿等到下个月拿3800美元。而那些正确答出3道难题的人中只有37%持这样目光短浅的看法—希望能马上得到一笔钱,哪怕少些也可以。当被问到要想次日就收到自己订购的书愿意付多少钱时,在认知反应测试中得分低的人比得分高的人愿意多付一倍的价钱。弗雷德里克的发现表明,我们这场心理剧中的两个角色有着不同的“人格”。系统1是冲动、凭直觉的;而系统2则具备推理能力,它很谨慎,但对一些人而言,这个系统也是懒惰的。我们从不同人的不同特点中发现了相关性:有些人倾向于系统2,而有些人则更接近于系统1。这个简单的测试可以较好地反映出惰性思考的特点

    「A1,激活经验」

    请举例说说你身边偏向系统1的人和偏向系统2的人,请用实例佐证。

    偏向系统1的人:我自己,很多时候都是凭直觉,而不动脑,比喻买书,看到朋友圈别人推荐的书或者在三大电商看到评论分值高的书,就立马下单,往往买完才发觉有些书并不是如描述般那么吸引人或者适合我当下的情况。

    偏向系统2的人:爱人,不管说话还是做事,都是有章可循,我经常说他迟钝,但遇事还是喜欢找他请教,让他帮拿主意。

    总得来说,这也不是绝对的,因为我们在给某个人定义为系统1和系统2的时候,通常采用的就是系统1,很少会启动系统2,除非特殊情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RIA学习力」《思考,快与慢》No.2,海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uhk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