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三毛是在高中时期,当然我认识她,她是不认识我的。高一那会,一个朋友说她是“三毛迷”,然后兴致勃勃的拿了一本《撒哈拉的故事》给我看,不得不说,看完了那本书,我也迷上了三毛。
从那以后,我就把三毛所有的文章都看了一遍。那时候也看过“不死鸟”。但看的太过匆忙,又或许是太过年轻,那时候只知道她失去荷西以后很痛很痛,却没有感受到她的痛彻心扉和爱的伟大。
这篇“不死鸟”,由一份刊物嘱三毛写稿开始,引发了三毛的回忆,回忆一年多前,荷西还在的时候,对她的爱恋与不舍。那时候,她是拒绝“死亡”的,因为她要守住她的家,她的丈夫。
荷西死了,三毛其实是动了“死亡”的念头的,因为思念于她而言太过痛苦,夜于她而言太过漫长。
她也曾在父母面前不小心说出了她的 “念头”,可是父母的反应,父母的爱让她明白,她的生命在爱她的人心中是那么的重要。她不忍心做出伤害父母的行为。
三毛是特别爱她的父母的。她亲历了失去荷西的痛,所以她更不忍心让她的父母也像她一样在思念和痛苦中度过余生。她不想让父母承受失去爱女之痛,更不想将这份自己已尝过的苦杯留给世上的父母。
三毛更爱荷西,在经历了“心碎又心碎”之后,她仍然“感谢上天”,让她来忍受这一分又一分钟的漫漫长夜,而不是荷西。因为她爱荷西,爱的太深而甘愿自己来承受相思的苦。
正如她在文中所说:“这些,又一些,因为我的死亡将带给我父母及丈夫的大痛苦,大劫难,每想起来,便是不忍,不忍,不忍又不忍。”
为了爱的缘故,她愿意在父亲、母亲、丈夫的生命圆环里做最后离世的那一个,正如她所说的:“都由我一个人来承担吧!”
三毛对父母和荷西的爱是胜于她自己的生命的。虽然活着对她而言太过痛苦,结束生命反而是一种解脱。但她还是没有选择的暂时做了“不死鸟”。
从这些平实而又透彻心扉的文字中,让我们感受到三毛对父母及荷西深深的爱。
其实像三毛这样的奇女子,在撒哈拉沙漠那种贫穷落后的地方,她都能把生活过出“花”来。她一直都是乐观向上的 ,可就失去荷西之后,她的“快乐”突然就消失不见了。可见她爱的深沉,痛的透骨,可为了父母,她依然选择活着。
我们生命中也有我们所爱的、要守护的人。我们经常会说愿意为了所爱的人而死,却很少有人会为了所爱的人而生。
她的思维非常反常,可我们却在她的字里行间中体会到了更多的爱。正如她所说的:“先走的是比较幸福的,留下来的,也并不是强者”。
三毛的散文看似天马行空,其实都有一条主线。由一个命题作文引发话题,从拒绝“死亡”,到想“死亡”,最后到不“死亡”。一步一步,把读者带到她的世界中去 ,感受着她的悲与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