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施行。
令:政令。
下面节选《礼记·月令》对春三月“非时行令”的论述。
孟春(寅月)
“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
“是月也,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交泰,)天地和同,草木萌动。”
“孟春行夏令,则雨水不时,草木蚤(zǎo,古同“早”)落,国时有恐。
行秋令,则其民大疫,猋(biāo,迅速)风、暴雨总至,藜(lí)莠(yǒu)蓬(péng)蒿(hāo)并兴。
行冬令,则水潦(lào,古同“涝”)为败,雪霜大挚(同“至”),首种不入。”
译文:
孟春行夏令,则雨水不合时宜,草木早落,国中时有恐怖事件。
孟春行秋令,则瘟疫流行,疾风暴雨总至,藜、莠、蓬、篙等野草一并茂盛。
孟春行冬令,则水涝成灾,雪霜大至,本应最先播种的庄稼无法下种。
仲春(卯月)
“始雨水,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
“是月也,玄鸟至。”
“仲春行秋令,则其国大水,寒气总至,寇戎来征。
行冬令,则阳气不胜,麦乃不熟,民多相掠。
行夏令,则国乃大旱,暖气早来,虫螟为害。”
季(末)春(辰月)
“桐始华,田鼠化为鴽,虹始见,萍始生。”
“是月也,生气方盛,阳气发泄,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季春行冬令,则寒气时发,草木皆肃,国有大恐。
行夏令,则民多疾疫,时雨不降,山林不收。
行秋令,则天多沉阴,淫雨蚤降,兵革并起。”
总结:当时之气行令则吉,非时之气行令则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