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选人最大的误区:招自己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

选人最大的误区:招自己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

作者: 奋斗3500 | 来源:发表于2019-12-16 15:28 被阅读0次

有人问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Ray Dalio):你能教20多岁的年轻人一件什么事?
他说:“在独立思考的同时意识到自己实际上一无所知,这样你就能吸取最好的想法并批判性地分析它。 达利欧,图片来源:财经杂志 达利欧一生犯了很多错误,在成功的后半生花了许多时间反思这些错误。他把所思所想集结成《原则》一书于2017年9月出版,深受中国有很多企业家和职场人士热捧,这本书主要分为三部分: 一是作者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二是生活原则,这些原则可以用到任何方面; 三是工作原则,将以桥水基金独特的运作方式为引子,分享企业文化、用人、如何让企业持续进化的。  长按保存,分享朋友圈 今天观察员将为各位分享关于工作原则的读书笔记,我们将在下一篇文章为您分享《原则》关于生活原则的部分。 观察员认为达利欧提炼出的工作原则很有价值,特别是那些知识型的组织: 一、这些原则是达利欧“痛的领悟”,1982年9月,墨西哥对其债务违约,达利欧根据常理做出了错误的预判; 同时在企业管理、选人用人方面也犯了很多错误:招自己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 这让公司一度濒临破产,最惨的时候公司只剩他一个人; 二、迅速把失败的教训总结成原则并帮助业务实现增长,在1997年、2008年的经济动荡中,达利欧和他的桥水基金不但活了下来还保持了高速增长。 目前桥水管理资金超过了1500亿美元,截至2015年年底,盈利超过450亿美元,目前是世界头号对冲基金; 三、这些原则帮助他成功治理了桥水的“大公司病”以及他创始人身份的转型。
工作原则部分,达利欧主要从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企业用人这三个方向进行阐述,受篇幅限制和观察员对本书的理解,不与原文一一严格对应。 达利欧把机构组织比喻成一台机器,主要由两组部件构成:文化和人。 二者之间相互产生影响,因为机构的人塑造了机构的文化,而机构的文化决定了机构选用什么样的人。
文化原则: 一个极度透明的文化有多好?
原则1:极度求真和极度透明 这是文化原则的第一条,也是桥水基金坚持了40年的东西。达利欧认为尽管真正践行下来有风险,但总体来说是利大于弊。他举了两个例子来佐证: 第一个例子: 桥水基金在发展中期,计划把公司的后台部门卖掉以提升服务效率,桥水的管理层没有效仿其他公司的做法:等全部敲定之后再告知。 而是开诚布公地告知所有后台员工目前的进展,尽管造成了不稳定性,但是止住了谣言和传闻。 而且在部门调整过程中,这些员工积极配合,离职的员工和公司保持良好的关系。 第二个例子: 有人把桥水内部的信息放给了媒体,被后者歪曲放大。影响了公司的声誉和招聘工作,其实国内的企业也遇到了类似的公关危机。 我们不妨来看看桥水是怎么做的? 它们首先做的不是对外公关,而是把真实、全面的信息发送给了100位值得信任的员工,让他们了解到第一手消息,而不是道听途说。 达利欧说,只有员工相信你说的和做的,这种信任才是最宝贵的资产。

 长按保存,分享朋友圈

有句话说得好,打败一家公司的往往不是外部,而是内部。

当然在打造求真、透明的同时,还要让员工意识到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对那些违反的人零容忍。 国内的公司尽管已经在透明、求真方面做了不少努力,比如科技向善的价值观、鼓励在内网表达自己的意见、推行OKR考核等等。 但是还远远不够,员工对组织缺乏信任的情况比比皆是。如果企业要反思,请从从文化上开始。 原则2:营造允许犯错,但不容忍一错再错的文化 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张勇说: “在真正的商业创新中,如果不去尝试,永远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一个允许员工试错的环境对创新公司十分重要。 达利欧也有这样的表述,他认为犯错不是失败,而是学习。犯错就应该坦诚、公开承认并避免下次再犯;而公司则不能容忍一错再错的员工。 如何打造允许犯错的文化呢? 达利欧举了个桥水交易部负责人罗斯的例子: 罗斯有一次忘了给员工执行交易,给客户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出现这个失误老板完全可以开除他,但是达利欧没这么做。
而是和罗斯建立一个“问题日志”,要求罗斯把自己的错误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帮助员工追根溯源、系统化解决问题。 通过这个事情,达利欧向全体员工传递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公司允许犯错,用不着去掩盖它,好好解决问题并下次不再犯就好了。 作为管理者在打造允许犯错的文化的过程中,同样也需要把握两点: 1、分清两种人:能力强但知错能改的人,另一种是一错再错的人。 2、还要明确哪些是不能踩的红线。 原则3:求取共识,解决分歧 一家企业最理想的是“力出一孔,利出一孔”,而实际上由于各种因素很难有这种效果,相反会存在或大或小的分歧、矛盾。
达利欧认为有分歧不可怕,可怕的是掩盖分歧,这种方式不会让矛盾消失,只会积少成多。 那应该如何求取共识、掌控分歧呢?他也提出了很多减少分歧、寻求共识的方法: 1、要求双方保持开放的看待问题,理性解决分歧的过程不是战争,其目标不是说服对方他错你对,而是发掘事实,明确行动方案,更不是谁级别高谁说了算。 2、把分歧放到台面上来,按优先次序写下来,一个个解决; 3、严格区分苍白的抱怨和那些有助于改进工作的诉求; 4、每个故事都有正反两面,要有全面看问题的能力; 5、一旦做出决定,任何人都要执行,哪怕还有疑虑; 6、如果是根本问题的分歧,那产生这个问题的人可以离开了。 原则4:做决策时要从观点的可信度出发 不管是高层决策还是最大化的民主投票,这两种方式都存在很大局限。达利欧提出应该按观点的可信度来判断,即给予能力强的人提出的观点赋予更大的权重。 评价一个人能力强的标准是什么?达利欧认为主要看这两点: 1、有成功解决相关问题的人; 2、能够有逻辑地解释结论背后因果关系的人。 用人原则: 选对人比做事情更重要

很多企业只关注要做什么事情,而忽略了做这个事情需要什么资源、公司内部有没有人能挑这个事以及去哪里找到这个人。 达利欧把一个公司比作乐队,而老板是指挥,指挥要做的是找到那些精通乐器的人,让整个乐队运行越来越好。 来源:腾讯科技

所谓关键的乐手就是组织中能承担落实目标任务的责任人,没有一个正确的策略,很难找到你要的人。

达利欧讲述了桥水早期在招聘上犯过的错误:招自己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 结果就是这些的能力模型、思维和你很相似,他们并不能和你形成互补、解决你不能解决的问题,你却抹不开面子辞掉他们,这种情况一度让桥水的招聘工作一塌糊涂。 达利欧从错误和失败中吸取了教训,他们在两方面改进: 1、清晰而明确我们要什么人? 达利欧分享了桥水选人的优先次序:价值观最为重要,能力其次,技能是最后要考虑的。 经过进一步细化,他总结为“3C”:品格( character)、常识( common sense)、创造力( creativity)。
2、要用系统性思维和科学方法招聘人才,设计选人系统,让这些机器帮助做一些事实证据的判断。  长按保存,分享朋友圈 机器原则: 高层次思考你的机器 前面提到达利欧把机构组织比喻成一台机器,文化和人是主要构成部分。这一节我们重点讨论:“像操作一部机器那样进行管理,以实现目标”。 达利欧用机器来比喻从目标到成果之间的所有东西,可能是一家公司、一个团队、一个人,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地诊断问题、解决问题。
原则1:像操作一部机器那样进行管理 首先,用更高层次的思考,要站在更高的视角,俯视你和机器的细节和协同运作方式。通过不断地对照这个机器的结果,是否和你的目标一致。 如果不一致,你又该怎么去改进这个机器?  长按保存,分享朋友圈
其次,在运转这个机器的过程中,我们会用很多手段处理问题,但目标都应该围绕这两个:对机器进行培训和测试;二是逐步接近目标。 在解决这些围观问题的时候,也不能局限于问题本身,而应该探究为什么没有朝正确的方向走,后续会有什么纠错机制。 第三,出色的管理者重视协调,而非亲力亲为,如果你陷入了细枝末节,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你应该把精力放到了解员工,帮助员工高效工作。 原则2:看到问题,不要容忍问题 还记得开头达利欧的那句话吗? “意识到自己实际上一无所知,这样你就能吸取最好的想法并批判性地分析它。 没有完美的个人,作为公司的机器也是这样,在问题出现的时候,我们可能为此感到羞耻,没关系,这也是你改进的动力源泉。 达利欧有一些原则和做法可供我们参考: 第一,要发现问题,就应该一个方法是,把结果和目标进行比对。就好比一个厨师把汤端给顾客之前,要知道汤是咸还是淡,简单直接的做法是,自己尝尝汤的味道。 第二,对机器进行设计和严格的监督,要警惕公司管理者们染上“温水煮青蛙综合征”,公司从众心理严重,绝对不允许员工觉得出现问题是正常的。 第三,“打开瓶塞”,给他们一个安全的发言环境,让员工能大胆地发表意见; 第四,最熟悉工作的人最有发言权; 第五,分析问题时不要泛泛而谈,要非常具体。 在讨论问题时,不要用“我们、“他们”这类代词,而要具体的指出谁犯了错,个人要为自己的工作负责。

相关文章

  • 选人最大的误区:招自己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

    ▲长按保存,分享朋友圈 有句话说得好,打败一家公司的往往不是外部,而是内部。 所谓关键的乐手就是组织中能承担落实目...

  • 我们女人,不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

    《红楼梦》第四十回,林黛玉说:“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 不得不说,曹公真是最了解女人心的。 李商隐,字义山,号...

  • 为什么我们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

    人们更喜欢和自己有着更多共同点的互动伙伴。我们之所以容易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主要有以下五种心理原因。 第一,我们在...

  • 和自己很相似的人

    今天刚去上班第一天,李老师就和我们说起了她的经历。 李老师是河南人,他今天就和我们说他去年在一个学校做餐饮失败了差...

  • 二、喜欢/热爱倾向

    什么意思? 1、我们喜欢“喜欢自己”的人 2、我们喜欢和自己关系相近的、有相似性、有共同点的人或物。 3、我们喜欢...

  • 还差两篇

    人们喜欢什么样的人呢? 和自己距离近的,和自己熟悉的,和自己相似的,个人特质(品性,外貌等)自己欣赏的。 关心自己...

  • 【0827晨读感悟】想要互相吸引,“相似”是第一步!

    首先,根据相似相吸理论,人们会倾向于喜欢那些跟自己相像的人,包括与自己有同样的背景、兴趣和品位,也包括与自己有相似...

  • 2018-12-12

    每个人都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相处 中国有句古话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说的是人们对和自己相似的人看着比较顺眼,也...

  • 樊登读书笔记,【1.22.二】——《传染》

    “人们往往喜欢那些和自己外貌相似的人”。 ——乔纳·伯杰 作者:...

  • 2019-08-04

    吸引力法则 人们往往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 人们往往信任自己喜欢的人 人们往往在信任的人那里买东西 教授今天给我们上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选人最大的误区:招自己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uld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