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四十回,林黛玉说:“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
不得不说,曹公真是最了解女人心的。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诗人,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哈哈,实际是小杜高攀了小李。
林黛玉不喜欢李商隐似乎有实证。
你看,她教香菱学诗,学的是谁的诗?王维的。
为什么学王维的诗歌呢?
王维是典型的士大夫诗歌,非常讲究格律,是初学者临摹的典范。而且内容明白,容易理解。
李商隐不一样。
他的很多诗歌,我们至今不知道想表达什么。
当然,我们可以杜撰。
比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赞美老师的。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歌颂爱情的。
亏得李商隐隐忍惯了,要是搁李白那个脾气,早穿越过来决斗了。
言归正传,林黛玉为什么不喜欢李商隐?
我们女人啊,不大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
因为心里面太喜欢了,理智上不敢也不愿意承认。
林黛玉说自己不喜欢李商隐的诗,接着说那句“留得枯荷听雨声”写得好。亲爱的宝哥哥便留下了一池枯荷。这本是大观园生活的一件趣事,宝玉也认为是好句子,为什么偏偏加上一句“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呢?”
是不是特别像年轻的小姑娘说:“我最讨厌我们班的谁谁谁了,但是他篮球打得蛮好……”
特别有画面感的小心思啊……
其实,林妹妹和李商隐之间有极高的精神契合度。
两人的命运简直一模一样啊。
李商隐不到十岁父亲去世,家道中落,只能随母亲回到家乡。
林妹妹母亲早逝,后来父亲又过世,投靠亲戚,寄人篱下。
两个人都是高智商低情商。
李商隐在官场上想脚踏两只船,奈何技术不够。
林妹妹在姥姥家想获得爱情,奈何家底不够。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啊。
李商隐说尽了林黛玉想说的话。
总有一两部作品,一两位作家,跨越千山万水,超越现实虚幻,找到知音。只要读到文字,便如人在眼前。
“留得枯荷听雨声”,多冷寂的心才听得见枯荷上的雨声,是得有多寂寞才写得出这样的句子?
李白写不出,他去写“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了。
杜甫写不出,他去写“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深沉了。
小杜写不出,他去写“十年一觉扬州梦”的轻浮了。
什么人写得出?
幼年丧父,寄人篱下,中年丧偶,半生离乱。
李商隐19岁因文才深得牛党要员节度使令狐楚的赏识。25岁进士及第。26岁受聘于泾源节度使王茂元幕,辟为书记。王茂元爱其才,招为婿。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之间当幕僚,郁郁而不得志,后潦倒终生,46岁便忧郁而死。
这种寂寞,只有心有情志身无长物的人写得出。
林黛玉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女,她听得懂“留的枯荷听雨声”,这是一颗多寂寞的心。她的年纪可能达不到李商隐的水平,但懂得李商隐的寂寞。
因为她幼年丧父母,寄人篱下,爱而不得,受人排挤,韶华短逝。
偏偏两个都是真性情的人。
对这两个人来说,人生不美,最俗,韶华太易逝了。
你看,李商隐写“日射纱窗风撼扉,香罗拭手春事违。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这首《日射》就是林黛玉深闺生活的写照啊。没事可干,好无聊啊,寂寞,年华易老。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李商隐独居川蜀的心灵独白:你问我什么时候归来,我也不知道。今天晚上这里下了秋雨。什么时候才能跟你一起秉烛夜谈,说说今晚的事呢!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是林妹妹秋日风雨之夜的诉说:整晚刮着风,我似乎看到了离人的哭泣。院子有些萧条了,窗外的竹子上还有雨滴。
说不尽的秋雨夜相思,道不清的孤独寂寞心。
李商隐说:““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春光与斜日,纵然掩映多姿,终将淹没于苍茫暮色之中。韶光易逝,声声啼叫的黄莺啊,如果你有泪水啊,请为我散落在最高的那支花上吧。
林黛玉说:“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香榭,落絮轻沾扑绣帘。……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这就是对李商隐诗歌的翻译。
如果林黛玉真的不喜欢李商隐,只可能是他说的太对了,知道的太多了。
我们现在觉得李商隐最有名的诗是《锦瑟》,是《无题》。我们说是政治诗、是爱情诗、是悼亡诗。寻章摘句,非要给它们一个具体的缘由。
人家汤显祖都说了:“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为什么所有的诗歌都要有一个具体的缘由呢?说不定,是某一天,李商隐心情莫名悲伤或者喜悦,回忆起旧事或者根本没有回忆起旧事,知道想表达什么或者不知道,于是就有了《锦瑟》,有了《无题》。
《锦瑟》作于李商隐的晚年时期,是李商隐自订诗集后写在前面的一首序诗。一个老年的诗人,整理他毕生的心血,脑袋里想的难道是某一个具体时刻的事吗?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有什么比这句更能概括那历历的或渺渺的往事?
一个人感到韶华易逝,求而不得,便对什么都没兴趣,对什么都感到失去意义,没有力量,只有寂寞。
所以只好做做梦,给现实蒙上朦胧的色彩,聊以慰藉自己的寂寞心。
“相视而笑,莫逆于心。”尚嫌其多此一笑。我心爱之,比相视而笑更好。
那知音的心,就在“枯荷听雨声”中了。
林妹妹跟宝哥哥因一句话而独自垂泪。
李商隐说“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哈哈,果然还是同道中人。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