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要分享这本书中一首咏风兰的词作——《点绛唇·咏风兰》,虽然它的知名度不高,但它无穷的韵味却足以让人称赞,颇有唐诗境界。“别样幽芬,更无浓艳催开处。凌波欲去,且为东风住。忒煞萧疏,争奈秋如许。还留取,冷香半缕,第一湘江雨。”本首词描写的风兰并非名贵之花,而纳兰却对其情有独钟并大加称羡,体现了纳兰落拓无羁的性格和格高韵远、清新悠远、独具特色的词风。词的上半阕从香气和姿态两方面对风兰作了精致灵动的描写。风兰散发出不寻常的香味,这种清幽典雅的气息,是那些浓艳的花朵无法与之媲美的。风兰不仅在香气上与众不同,而且形态上很灵动,词人在此处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风兰形容成水上行走的轻盈柔美的凌波仙子一般,灵动摆舞。这几句词表现了纳兰对风兰的喜爱和赞美,也寄托了词人希望美好的事物能够长存的美好愿望。
词的下半阕则是通过对现实中风兰美好之易逝的惋惜反衬出词人对好友所作的风兰图的赞美。秋意袭来,风兰只得“忒煞萧疏”。“忒煞”一词写出了词人对花之萧条的惋惜之心。纳兰明白这风兰终究不是自然界的风兰,只是友人的画罢了。纳兰的好友张纯修当时正令湖南江华,词人又用借代的手法,用湘江雨来代指友人,而其画上的风兰竟然给人一种好似幽香散发的感觉,,原来这是一阕咏物题兰之词。
“咏物极不易工,其上乘者大都借物以寓性情。”生长在深山野壑中的小草而已,却具有别具一番风味,曾想起一篇文章讲述了作者的父亲追寻山谷深处野兰的执着,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大自然的元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这是野兰的不俗,纳兰虽未谋面兰草,但是通过友人的一纸风兰图对风兰展开了想象,将其刻画得栩栩如生,将风兰的香气和姿态表现地淋漓尽致,也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优雅脱俗,真情流露。
当词人在为风兰的萧瑟易逝而感伤时,一个“还”字话风一转,引出只有在好友所作的图中能保有风兰的韵姿和清香,使得美好的事物永存。衬托出友人作画功力深厚,所作风兰跃然纸上。同时也将美好的夙愿寄托在友人张纯修身上,希望友人保有美好的品质,并在所任职的地方作出一番成绩。词中字字刻画,又字字天然“意有寄托,不作死句”。风兰之形象绰约可见,而又不无诗人性情的处处流露。既咏物又抒怀抱,寓有诗人深挚的情怀。
王国维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纳兰是真性情的人,是用自己的生命在写词的人,每一句都在读着他的思他的情,词如人生,将人生汇入指尖,如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世间万物汇入寥寥几字,倒不出许多意味,却震撼心灵,回味无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