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现存的地窝子,是中国最有骨气的房子,一个个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地洞,却是第一代兵团人在新疆屯垦戍边居住的房子,被称为地窝子。
1949年部队进驻哈密,为解决部队供给,同时不给当地老百姓增加负担,战士们披荆斩棘、战天斗地,在严重缺乏材料的条件下,就在地上挖土坑当成房子主体,用柳树枝条和芦苇伴着黄泥做成屋顶,硬是用双手造出了自己的营地。这样很隐蔽,就是空间有点小。
没有粮食,战士们自己种,不会占用老百姓一分土地,全靠自己开荒。若是遇到沙尘暴天气,就连被窝里也全是沙子。
冬天没有煤炭取暖,战士们就穿着衣服睡觉,这里的条件更谈不上洗澡。
随着时代的变迁,部队集体就地转业,成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主力兵团,从此屯垦戍边,为把新疆建设成现代化的城市,他们卯足力气,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兵团人用辛勤的双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历史奇迹。
为了不起的兵团人点赞吧!他们用极大的牺牲,给共和国大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人才是明星,才是希望,也是脊梁,更是最可爱的人!
至今在新疆兵团还流传着这样的典故:
谁言大漠不荒凉,
地窝房,没门窗,
一日三餐,玉米兼高粱。
寻火种,去烧荒。
最难夜夜梦家乡,
想爹娘,泪汪汪,
遥向天山,默默祝安康。
即使此身许塞外,
宜红柳,似白杨。
……
目前,这些前辈们住过的地窝子被保存得完好,成为红色教育的基地之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