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再次翻阅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仍旧被她笔下流浪的大漠生活所吸引。无垠的撒哈拉物资紧缺,环境恶劣,人情冷漠,三毛的生活却在这荒凉之地却开出朵花来。
支撑她继续去探索撒哈拉的,不仅仅是她对撒哈拉的独特情怀,还有爱人荷西无条件的支持与陪伴。
仅仅因为一张撒哈拉的照片,三毛看到了“前世的乡愁”,毅然决定去梦中的地方流浪,痴情的荷西二话不说就跟着去了。
三毛追崇独立的人格和婚姻的自由化,荷西婚后依旧支持她“我行我素”,“惯着”她独特的个性和作风。
三毛非常注重生活的仪式感,即使在沙漠中,也想让自己的家拥有绿意。荷西嘴上嫌弃着她“永远不会满足”,转身就和她去沙漠总督家的矮墙边挖了一颗爬藤。
沙漠生活时常窘迫,荷西还是经常陪着三毛去逛旧货市场,常常从上午九点逛到下午四点。也许稍回去的只有一根羽毛,但荷西知道,三毛喜欢的,永远就是他需要去给予的,即使是一根羽毛。
与荷西相守,即使是一箪食,一瓢饮,三毛也未改过其乐。她在荷西的怀中依旧活得自我,她天生爱自由,荷西就甘愿当她生命中的风,懂她所想,爱她所爱,让她依旧像风筝一样属于天空。他的懂和理解也让三毛滋润成大漠中最鲜活的仙人掌花。
三毛说,这辈子也许爱过很多人,但是荷西是她的唯一。
他们的爱情成了众多读者歆羡的佳话。一份长久的爱情中,自由舒适是最舒服的相处模式,爱不是牵绊,阻挠,而是理解,支持。两个人在一起,也需要能够让对方在自己的世界中自由,二人都快乐的世界才能交集出一个幸福的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