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记得未必想起 知音不是友人

记得未必想起 知音不是友人

作者: 兔子_LY | 来源:发表于2018-04-25 10:44 被阅读0次

    记得未必想起知音不是友人

                                                               

    追溯,我虽与他相识五年(前两年几乎天天见面),但未曾有过亲密交谈。而此刻,两年后没再与他有过联系已经有三年之久的今天,我才突然想起了他。

    细想,我时常会记起他对我的影响,他最喜欢的文章,他说过的话,然而直至今天,我才真真正正地想起他,想起他在我心中所有的印象,并且心血来潮地想给他发信息。即使我较为内向,但是想到马上告诉他我此时此刻的心情和感慨,我并未觉得不妥。因为他一定是不会介意的。许久未联系,联系即相知,这正是友人的特点。但他并非我的友人,却胜似友人,他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长辈。我想冒昧地悄悄地称他为我的知音,知音在我心中的概念,是懂得对方,但未及为友。

    回想,这没有过任何联系的三年,真的过得猝不及防,我居然不曾想起去问候他。也许是因为我知道他一定还是老样子,过着自己别具一格的生活。并非说他的生活一成不变,而是万变不离其宗(这句话其实是高中数学老师解各自数学题时候的口头禅,用在这里也是蛮合适的。无论怎么变化,都有一个根源,也即将通往一个方向),他的内心有着他的坚守和向往。在我眼里,他有着“文化人”的气质,追求文学造诣,保持文学素养,简单地生活,却拥有着极丰富的精神世界。

    是的,他是我的语文老师,高二高三两年的语文老师,也是我学习历程以来最让我敬佩的语文老师。对比之下,在他之前的语文老师,大都是直入主题地以考试为主,讲课文(无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喜欢按部就班,注释解释和情感表达都显得直白木讷。讲作文更是遵循套路,学生常常只知作其文,不知文之意,大多文章较为虚伪,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很多语文老师都认为议论文较为好写,基本上是事例和开头结尾的堆砌,通常教授议论文的写法并要求学生积累素材。这让不喜欢这样做的我很是无奈,但是只有这样做了便会得到好评。最悲哀的是,作为学生即使不喜欢这样做,却没人给出其他选择,自行创作而不被认可,在考试上是很冒险的。而高二遇到的这位李老师真是让我耳目一新。

    第一次见面,山东人,不高,口音非常严重。皮肤较为黝黑,寸头发型,很瘦,基本不笑,致使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大。中规中矩的白色衬衫,搭黑色西裤配黑色皮鞋。第一印象,应该是严肃又严格的一位老师。

    第二次见面,第三次见面……见了好多好多面之后。切切实实地可以下定论,这是一位非常好的老师。

    他的口音,刚开始我们不知所云,慢慢地,慢慢地,就好像开始听懂了大部分,到后来只是极少时候听不清个别词汇,我们甚至觉得这是我们班的技能。

    他的套装,刚开始以为只是保持正式一段时间,后来才发现他真的是如此的简单,简单到基本上天天都是一样的套装,冷的天气会加上一件棕色的薄外套。直到有一天他多了一件不一样的白衬衫,我们还激动了一阵子。

    他的严肃,他确实在班里是很严肃的,特别是在讲课的时候,基本上没笑过。但是他一点都不凶,从来没当着大家的面骂过学生,即使有的学生做得很过分了,他会叫他们下课去办公室一趟。但有一点反差萌的是,有时候他对我们成绩好像很失望的时候,他会很认真地说一句有名的班主任版金言:“你们是我教过最差的一届学生”。或者说:“这张卷子我闭上眼睛都能考高分。”说者一脸严肃,听者觉得搞笑。但是我们确实是从内心尊重这位老师的。

    他的严格,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他认真的态度。正是他对语文和学习那份认真的态度,让我们真的喜欢上了语文,也重新认识了学习这件事情。还记得高二那年有一些课外拓展的课程,他跟我们讲了很多希腊神话,那些刻画人性充满哲学的故事,在他的讲述下变得生动形象,仿佛开拓了另一个世界,他教会了我们有深度地挖掘文学的内涵。神话也可以是作文可以运用的素材之一。他还强调“格物致知”这个方面,以物之性质类比天下之事,巧妙而具体,让很多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所以他提倡我们写随笔,几乎每天要写一篇,什么都可以写,可以捕捉生活的细节,展开成文,可以独到评论某些社会现象等等,最让人感动的是,他对于每一份随笔都很认真地批阅和作评语,并且把好的文章贴在课室后面的黑板供我们参考学习。他会定期给我们印发他喜欢的文学作品、文学片段,并且让我们在课堂上朗读,这个方法确确实实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们很多很多,虽然刚开始我们喜欢调侃某些片段矫情作态,后来才明白是我们自己没有读到深意,确实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有我们听了好多遍的道理,是他让我们自己慢慢领悟了。

    他还特意找来一张长桌子,摆放在教室前面的角落,把自己喜欢的书籍放在上面供大家借阅。《古文观止》《山海经》《百年孤独》很多书籍,也许我们曾望而却步,但是因为他,我们真的会有意识地尝试阅读。他会让学习退步的同学去办公室讲话,那个时候的他不会太过严肃,反而显得有点唠叨,显得亲切。这件事情有一段小插曲,因为老师常常让成绩很好的学生谈话,有的人私底下觉得老师偏心,但是没想到的是,老师居然主动说明了这件事情。他说,任何一位老师都希望自己能培养一批很优秀的学生,但是他也从没有放弃过任何一位学生。这件事情让我觉得他是很真实很性情的一位老师,也让我知道他真的很努力地为这个班级,为我们每一个人。

    我很荣幸成为这个班级的一员,认识这样一位老师,能得到他的启蒙和教导。我称他为知音,也不怕他生气,只是想表达一种被人懂得的快乐。第一件事,是我写了一篇随笔,表达了我在朗读周国平先生的《面对苦难》时内心受到的感触,那是我第一次阅读周国平的文章,我便知道自己喜欢上了这位作家。这样一件萌动的小事构成的小随笔,却得到了老师认可的评语,还被老师作了表扬,所以我知道老师一定也懂得了我的这份小心情。还有我“不喜欢写那种事例构成的议论文”的心思,老师说,我可以写议论性散文。原来我喜欢写的是议论性散文,一开始以为自己写的是没有套路的四不像议论文,原来是有价值的,我真的很开心。好几次写的作文都得了挺高的分数,好几次随笔都被贴出来,我便知道,老师懂我的文章,懂我的心情,这真的很幸福。那段时光,一定还有很多回忆,我全都不会忘记,只是暂时不能立刻想起,也许以后某个瞬间,会在我的脑海闪现。

    中午,我给老师发信息:

    老师,最近可好?离开你的那时候的文学熏陶,时至今日,才突然想起,自己都忘记了以前写随笔的时候为什么能有那么多感想。现在好像想写点什么,又不知道写什么。这种感觉挺可怕的,好像被生活流冲刷掉了某些东西,在生活里假装认认真真,其实常常迷失自己。反而是日日作点文章,更能让人自省。你觉得呢,老师。当生活几乎没有重复的时候,当再也没有人给出一点题目要求和线索的时候,要如何去发现自己的内心呢。

    当天晚上,老师回复:

    面对严酷的生存压力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放弃这种自由选择,当然也有极少数的人坚持了下来。希望你能够在顺其自然的时候还应尽力而为!发现自己的内心其实就是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如何认识自己,并非如中国古代禅宗或道家所言“明心见性”,而是西方的从外向内来认识自己。人是有很多可能性的,我们如何认识自己,我们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需要不断地去开掘自己,大胆地在生活实践中尝试,最终才能真正地认识自己,进而发现自己的内心。

    其实我们还说了很多,这三年,他也做过很多选择。我也读懂他,在很多困境中挣扎过,在很多选择之间犹豫过,最后还是选择坚守自己。老师的求学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但是他很明确,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清楚自己想走的道路。我真的很敬佩他。

    他说:“最终我才发现原来我想要的还是柏拉图和苏格拉底。”

    我说:“加油。”

    他说:“共勉共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记得未必想起 知音不是友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ung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