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通史》中,著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书中这样描述人类,“只有人类,能创造自己想要的环境,即今日所谓的文化。”
相较于其他动物,人类之所以能够成为统治整个地球的物种,显然依托的并不是身体素质上的性能,而是有着能够通过改造环境来适应自身发展的能力。正是这样的能力,能够让我们挣脱地球的引力去往太空,承受1100个大气压的水压潜入一万米海底。
也就是说,人类的出现逆转了动物适应环境的演化方式,不再是基因去适应环境,而是通过改造环境以适应基因。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自私的基因》那本书。
也许人类的智慧,正是由于我们有着远超其他动物的自私基因。
而这,就是人性的本质。
身为文明社会的人类,我们天性中便有着改造环境和创造新事物服务于自我发展的能力,人的内心深处是不可能甘愿被不适应自身发展的环境所限制。
反过来说,若是人的自我发展被环境所限制,那对人类而言,则是反人性的。
不过,我们人类也有着与其他动物相当程度的共性,特别是哺乳动物,比如“习得性无助”的心理障碍。
这种障碍使得人无法正确的判断和认识自己所身处的环境给自己带来的影响,通常会由于诸多反人性的限制导致人类对自身的认知水平和自我评价降低,继而表现为一种被环境驯化的状态,因此无法实现自我的良好发展,或者说,只能实现有限的发展。
荣格说:“当你的潜意识不能进入你的意识,这就是你的命运”。
(其实这话是否出自荣格之口好像有待考究,但荣格好像也做过类似的表达)
当我们无法察觉自己的行动是受什么影响做出的反应,即我们无法知道自己潜意识的行为是基于什么样的原理在行动,就会使我们即使有条件去实现一些满足自我发展的愿望,也难以找到正确的方法。
所以,要想获得自我,更正确的认识自我,那就需要意识到自己潜意识的行为与环境的密切联系,只有这样,你才能够做到有效的利用环境并改变环境,来实现真正的自我。
值得强调的是,“习得性无助”这个名词是由马丁·塞利格曼提出的概念,这也是积极心理学的基础概念,与之相对应的还有“习得性乐观”的概念,不同于“习得性无助”因为重复遭受的挫折和失败最终对现实和自我产生消极应对的态度,“习得性乐观”则表现为即使重复遭遇挫折和失败,也仍然会不断寻求超越限制的突破口。
所以,重新打开受限制的思维,并重新获得应有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自我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别让消极环境影响下的自我成为自己的命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