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大家看到这次的片名都会疑惑吧?
《狩猎》不是2012年那部丹麦瑞典合拍的“谎言与性侵”吗?缘何变成虐杀动作类型片了?
没问题,中文译名的同名影片。不过这次是真的狩猎,英文名称《THE HUNT》,直译过来就是一场狩猎活动。
只不过猎人是人,猎物也是人。
人类清除计划的小范围现实版本,一个映照现阶段美国资本与阶级分化严重的恐怖故事。
是概念先行,还是稳扎稳打;是空有其表,还是类型佳作?
我们这次一起剖开《狩猎》的真实与夸张。
01
导演克雷格·卓贝,一直活跃在恐怖惊悚影视剧的土壤,2012年执导《服从》,入选圣丹斯电影节展映,同样也是社会实验类剧本。
之后便更多将精力放在了电视剧集,联合执导《西部世界第二季》、《美国众神第一季》,口碑极佳,但仍然没有跳脱出恐怖惊悚动作的标签。
从这一点看,导演的行活儿算是用上了。
适应现阶段的大女主潮流,这次一弄就弄俩,反派主角一起上,贝蒂·吉尔平和希拉里·斯万克的组合颜值肌肉兼具。尤其是饰演反派的希拉里·斯万克,多以假小子的形象出演,肌肉效果无愧“打星”。
还记得《百万美元宝贝》吗?还记得《神偷联盟》吗?哪次不比男生打的更酷。
电影还请来了艾玛·罗伯茨做了客串,当然在这样一部杀人电影中何时何地领便当就成为了影迷津津乐道的电影彩蛋了。
希拉里·斯万克最被影迷津津乐道的照片
这部电影的戏外比之戏内的戏剧性一点不弱,原定于去年9月上映却一直拖到了现在。
原因很简单,这里讽刺的美国白人精英阶级对于所谓“底层人民”的生命狩猎,和现实中“财富”的狩猎起了联系,这引发了精英阶层的不满。
虽然说电影是电影,现实是现实,但现实主义电影的春秋笔法势必会将舆论引导精英阶层的身上,这甚至还引发了美国总统川普的又一次“推特议论”。
川普亲自下场
这是能激发阶层矛盾的电影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它只是抛出了引线并划燃了火柴。
02
电影从一架飞机的室内杀人开始——一个自称医生的男人不治病救人,反而用笔戳穿了患者的脖子。
“你醒的太早了。”
之后我们就看到了这部电影最精彩的部分——前一个小时的“无差别杀人”。
我很久没有在欧美此类类型片中看到如此“反套路”的尝试了。
为什么称之为反套路?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下一秒谁会死掉。
一个美女连枪都不会用,帅哥走过来,我帮你。
是不是有画面了?难道这是邦尼与克莱德?
不是,美女下一秒就在帅哥的面前被爆头,脑浆鲜血撒了帅哥一脸,十几秒之后,帅哥踩到不远处的地雷,炸成漫天血雾。
短短十几分钟,你发现开场出现的“猎物”死去大半,这时才恍然,原来这就开始狩猎了啊。
直到一个精彩的“反杀”出现,女主角的身份才展现出来,随后就进入到了我方一人开挂,对方全员遭殃的阶段。
至此,前一个小时的虐杀反杀动作戏让人目不转睛,节奏奇快并且连着反转。
后半个小时开始揭秘,从之前的聊天记录开始说起,原来这开始是一场莫须有的“聊天狩猎”,但因为阶级上的互相厌恶,被舆论场左右,原本属于精英阶层的“狩猎者”利益受损,所以这场本该存在于口头阶段的杀人游戏进入现实。
03
《狩猎》有三方势力。
一方是杀人的精英阶层,他们高高在上,满口仁义道德,但是却满肚子歧视,自己的利益受损立马变身杀人狂魔。
与之对立的一方是猎物“键盘侠们”,他们虽然是弱势群体的一方,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不分青红皂白,不辨事实真相,胡乱发言引导舆论。
第三方就是夹在中间的女主角,她是“误伤者”,她是“旁观者”,她作为猎物需要反击,击碎精英阶层,但讽刺的是——她又不属于“猎物”的范畴。
一个误闯入到这场游戏的玩家,变更游戏规则,她杀人只是为了自保,她是这场游戏中最正常的,因为她没有利益牵扯。
还记得女主角讲的那个“暗黑龟兔赛跑”的故事吗?
兔子睡着了,乌龟赢了,但故事没有结束,兔子晚上来到乌龟家里,杀了乌龟一家,吃着乌龟的晚餐。
兔子是赢家,不管怎么样,它都要当赢家。
所以在键盘侠猎物们戳到这一块不属于他们的奶酪时,他们的命运就掉进了深渊。
对于资本和精英阶层的讽刺就在这里:电影里他们用枪和弓箭杀人,现实里,他们用科技和资本“杀人”。
脱掉这层面具,每个人都如此丑陋。
尾声
《狩猎》那么好吗?豆瓣评分从前两天的6.8上升到7.0,这是大众对于这部电影口碑的认同。
但它的问题同样明显,前后割裂感严重,后半段解密和打斗都不足以达到高潮段落的要求,好像力气在无差别杀人的时候就用光了。
非常明显的高开低走。
但概念玩的巧妙,戏外足够精彩,我们要看的,是这部《狩猎》之外的“战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