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楼下的一位妈妈在辅导孩子。
期间,只听见这位母亲始终保持着的高音量。那声音里,蕴含着愤怒,裹挟着焦虑,充斥着无奈,却只能继续不甘的进行下去。
在母亲的一声声呵斥中,几乎听不到孩子的声音,似乎只是她一个人在那自顾自的发泄情绪。
当然,这绝不会是个例,而是无数家庭的一个缩影。
想要孩子更好,这完全可以理解。
然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试问,你天天被一个权威人物训斥,心里是什么滋味?
这个道理我们都懂,却大都做不到。
为什么?
因为我们不能很好的控制我们的情绪。
孩子出了问题,无论是学习上的,还是生活习惯上的,亦或是价值取向上的。这个时候,他是需要帮助的。
在情感方面,他需要他最信任的父母能够接住他的情绪;在行为方面,他需要他可以依赖的父母给与他引导。然后,他才能走出他当前所处的困境,继而通过归因,形成自己的生活认知和经验。
所以,面对我们认为“有问题”的孩子,不要一上来就着急上火。
我们需要通过一个成年人强大的同理心,去认真感受孩子的状态,用一颗包容的心接纳孩子的情绪。
然后,慢慢引导他说出导致问题的原因,听听他自己的想法,再给出一点自己的建议。
最后,选择的权力一定是孩子的,因为,他要为此承担最终的结果。
当这个流程逐渐成为一种习惯后,孩子会明白:我是被父母爱着的。因为你能理解他的情绪。
孩子会知道:我是有强大后盾的。因为你能帮他走出困境。
孩子会自信,因为他通过你的引导解决了问题。
孩子会有责任心,因为他知道要自己承担选择的后果。
由此,你们的亲子关系也会变得融洽,因为,遇到问题,我们针对的是困难,而不是人。
这,不正是我们想要的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