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美,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光鲜的色泽,清幽的芳香,多姿的外形等具体形象的特征。
其次再在品茶中赋予情感寄托,将茶的美从外在形态的欣赏转为对人文精神的享受过程,最终把茶的价值提升到高雅、脱身俗世的地位。
在唐宋年间,茶人们就意识到了茶叶的形态、色泽、嫩度与其品质的相关性。在那个诗词盛行的年代,茶的不同品质在情感丰富的诗人笔下展现出来了多姿多彩、色彩缤纷的形象。
茶芽之美——
细如粟粒柔如蕊,肥如云腆壮似笋
用粟粒、麦粒、暗粒等来描写茶芽初吐,芽头细小的形态,“粒”准确地表达了茶芽“小”的形态,描绘了茶芽细嫩小之巧美。
唐卢全《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州中“仁风暗结珠蓓蕾。”在抒发诗人对茶芽爱惜的同时还展现了其欲吐未吐的娇柔妩媚姿态,表现了舒畅的美感。
对于肥壮的的茶芽,唐宋诗词中常用“笋”、“云肤”等词来进行描绘图。
如唐白居易《题周皓大夫新亭子二十二韵》“茶香飘紫笋,脍缕落红鳞”。宋黄庭坚《双井茶送子瞻》“我家江南摘云肤,落皑霏霏雪不如。”
叶片之美——
枪旗鸟爪劲姿爽,鹰嘴雀舌展芽叶
当茶芽抽出嫩叶时,在细致入微的诗人眼里又对茶的形态有了新的表现将叶片的不同美态凝炼成“枪旗”、“鹰爪”等意象图。
在刻画叶时,将没有展开的尖直状芽头往往比喻成“枪”,展开的叶片称为“旗”,一芽一叶称为“一枪一旗”,一芽二叶称之为“一芽二旗”。
唐代齐己《闻道林诸友尝茶因有寄》“枪旗冉冉绿丛园,谷雨声声叫杜鹃脚。”可见诗人眼里宛如鹰嘴凤爪的叶片成为了芽叶美的象征。
而当叶片“初露锋芒”,诗人就将它刻画成“鹰嘴”、“雀舌”。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在《尝茶》一诗中描述茶芽为“生拍芳丛鹰嘴芽”,鹰嘴一词形象地描绘了宛若鹰嘴的叶片。
茶饼之美——
圆如皓月润似玉,方比硅璧芳胜兰
唐宋时期茶叶以制作茶饼为主。通过茶饼的匀整度和色泽对其外形进行评价。唐代李群玉《龙山人惠石康方及团茶》“硅璧相压叠,积芳莫能加”。
宋代王禹偶《龙凤茶》“香于九碗芳兰气,圆如三秋皓月轮”。诗中将茶饼比喻成“硅璧”、“皓月轮”。虽然这些赞美的诗句离我们已有数百年的距离,但我们对茶饼美的欣赏确是共同的。
在品读茶诗时,感受茶人对茶形色的审美情趣,激发自己对茶渊源历史的无尽的遐想。
茶的不同部位的每个意象都描绘着一幅古今茶人们共同绘制天下卓绝、古色古香的工笔画。对茶的形色美欣赏过程,是撇去俗尘之外的世界。
淡淡茶香的背后是一片片茶叶对美的诠释。审形色,论茶品,气调融洽,古今归一。
网友评论